记者:曾伯伯,我问你一些报纸上登的关于彩调论坛的问题,这个倡导“还戏于民”是什么意思
记者跑回家,打开当天的《桂林晚报》,读完了新华社记者张莺的这篇报道,带着一些疑问、拿着报纸到市彩调团办公室,市彩调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国家五个一工程十大精品戏曲获奖者曾定国和蔼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团长:小朋友,有什么事?
桂林市彩调团于1951年12月18日成立,至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涌现出张桂妹、刘荣秀、黄婉秋、徐东、朱明贤、唐玉刚、谢艳春、杨桂景等一大批彩调艺术家,并培养了唐丽英、唐振芳、唐日
团长:23日上午是揭牌仪式,下午3点半有一场戏
■
记者:爷爷,你们团这一段日子好忙噢,星期六、星期日都还要加班
爷爷:你这个记者呀,是不是想采桂林日报社访呀,看看今天的《桂林晚报》,广西第二届彩调艺术节、彩调论坛15日在柳州举行,重点讨论“还戏于民、拉回观众”的问题彩调发源于我们桂林,希望你这个小记者宣传宣传我们桂林这个地方剧种还有什么事可上楼问曾团长去
桂林市彩调剧团彩虹剧场今天下午将向市民公演彩调剧啦
团长:彩调剧也是一种高雅的戏,我们还戏于老百姓,就是要把这种高雅的戏演给老百姓看
1月17日下午,记者来到坐落在漓江之畔虞山旁的彩虹剧场剧场里装修一新,豪华而气派,布景和道具焕然一新几个演职人员正在忙着布置最后几件布景在彩调团的练功房,记者听到几位演员演奏悦耳的乐曲声,几位阿姨在唱着优美动听的彩调戏
记者查找资料得知,彩调,民间称为“采茶戏”、“调子”、“哪桂林日报数字版嗬嗨”1709年左右,在广西北部已有彩调出现,至今已有300年历史由于彩调剧贴近生活,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深得广大群众的喜爱,所以,它一直流传到现在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调子”非常关心和重视,1954年正式将“调子”定名为彩调
小记者、清风实验学校小04-3班阮海燕
记者:你看,这报纸上说,“把青年观众请进剧场,培养中小学生对彩调的了解”你们团怎么把青年、学生请进剧场,增加对彩调的了解呢?
在彩调团大门口,记者遇到了前几年退休下来一直看着本记者长大的唐玉刚爷爷他可是我们桂林市的彩调艺术家呢
记者:你们是不是23日开演呀?
已退休的李爷爷说:“‘还戏于民’的倡议实在是太好了,不仅能使民众更加了解彩调戏的精髓,也能丰富青年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桂林日报数字报刊的经验1月23日,我们彩调团的老、中、青三代演员轮番上台,给观众表演,热烈欢迎大家来观看,也希望观众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希、秦兰芳、秦志平等一批彩调新秀
团长:我们团准备在每一年的“五四”青年节和“六一”儿童节免费向全市青少年学生义务演出,而且,我们还要创编一些青少年学生喜欢的节目,让他们渐渐地喜欢上彩调剧
成都治疗白癜风医院如何正确去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