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总排单上,上海继续位居榜首。上海的市场环境亮点突出,在放宽市场准入、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落实成效显著,市场准入综合指数位列第一,外商投资活跃度位居第二,私营企业活跃度位居第九;北京的创新环境居首,基础研究、企业创新、技术成果和信息赋能度等创新环境的细分指标均位居首位;深圳的5项一级指标均位列全国前五,2项二级客观指标中,有7项位列全国前五,占比接近60%,体现出较强的营商环境综合竞争力。
省会城市中,广州的生活环境优势突出,就学便利度、就医便利度、空气质量、文化氛围等均位列全国前五。在中西部省会城市中,武汉、成都作为中西部的领头羊,晋级全国营商环境前十名,在人才供给、信息融合发展等市场和创新环境的细分领域,显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城市,基础研究能力位列全国第五。年,合肥在集成电路制造方面取得了标志性进展,在DRAM内存芯片领域首次实现量产技术突破,技术成果储备位居全国前十。
在各分项榜单中,市场环境排名前十的城市为: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天津市、武汉市、南京市、苏州市、成都市。
创新环境排名前十的城市为: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杭州市、南京市、武汉市、合肥市、珠海市、天津市。
生活环境排名前十的城市为:广州市、重庆市、上海市、深圳市、北京市、南宁市、大连市、杭州市、昆明市、佛山市。
政务服务环境位于第一梯队的城市有: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武汉市、厦门市、太原市、中山市、杭州市、西安市、珠海市。
监管执法与法治保障环境位于第一梯队的城市有:深圳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杭州市、南京市。
此次线上发布会还邀请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著名经济学家、阳光资产首席战略官邱晓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等知名专家学者,就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我国经济恢复以及疫后营商环境建设等发表真知灼见。发布会由深圳银迅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支持。
独立报告评估
今年以来重点政策落实效果开放和双创政策企业获得感强,部分城市管理部门诚信待提升。《后疫情时代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指数评价报告》()分析认为,疫情期间推出的若干项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中,企业对对外开放政策、双创和转型政策等的获得感较强;而部分城市管理部门的诚信有待进一步提升,城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的违规执法现象最突出。
这份年度营商环境报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若干城市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进行了分析。对政策环境,有60.79%的外资企业认为政策环境改善了,感觉政策环境变差的仅占2.82%。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缩短负面清单,对于外资企业的鼓励、支持等相关政策,得到了多数外资企业的认可。
在市场诚信环境中,企业普遍反映当前不正当竞争的情况得到了有效遏制,其中,在被调查的外资企业中,有87.6%的外企认为所在城市市场竞争有序。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国有企业的67.64%和民营企业的79.52%,表明前期我国出台多举措扩大开放,缩减负面清单,扩大外资准入领域,优化投资环境等工作,获得海外投资者认同。
从不同年限的企业来看,成立5年-0年的企业和年以内的企业的政策环境改善指数最高,说明年出台的鼓励转型升级和“双创”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业家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在年2月2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加大乱收费的整治与查处力度。年,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按照“依法依规、公开透明、系统清理、健全机制”的原则,进一步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此次调查显示,涉企收费的改善指数为0.,有55.93%的企业感到涉企收费较年没有明显变化,有40.70%的企业认为涉企收费情况有所改善。
这份评价报告还对市场监管部门、水务部门、城管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应急管理部门(不包括消防部门)、消防部门、商务部门等个政府部门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企业对于商务部门的满意度最高,为7.93(满分为0分,下同);其次是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满意度分别为7.和7.;对城管部门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为7.。
图企业对政府部门的满意度评价调研中企业认为,商务部门研究推动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连锁企业的政策支持,以及发展夜间经济、举办购物街等举措,对于地方消费的促进和企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部分企业也反映,部分地区的商务部门存在承诺的优惠条件无法兑现、“新官不理旧账”、政府项目扶持资金不到位或到位慢的情况。比如,在调研哪些部门会出现“承诺的优惠条件无法兑现”的现象时,有4.3%的企业选择了商务部门,有32.6%的企业选择了市场监管部门,生态环境部门和应急管理部门(除消防)此类现象较少发生。天津某洗衣服务连锁企业反映,政府贴息贷款存在到位不及时的情况;新疆乌鲁木齐某民营专业专卖店反映,所在城市交通绿色城市支撑项目也存在资金到位慢的情况,等等。
也有部分企业反映,个别国有企业和行政单位、电力部门、街道办事处等也存在不诚信的情况。比如,江苏泰州某民营连锁超市企业反映,所在城市存在部门政策兑现不及时,甚至不兑现的情况,部分国有公司、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山东济南港澳台独资餐饮企业反映,街道办事处的政府诚信环境还有待提升;河北石家庄某民营便利店企业反映,电力部门存在承诺的优惠条件无法兑现的情况,等等。
在执法环境调查中,部分企业反映,政府有关机构“在执法或罚款前,没有提前对相关法规或条款进行普法告知”“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执法标准不一”“执法过当”“选择性执法,对于大型、中型和小微型企业不能一视同仁”“变相索贿”等现象,发生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城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和消防部门。
具体来看,关于“执法自由裁量权过大”,有67.9%的企业选择了城管部门,54.48%的企业选择了市场监管部门。企业对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执法自由裁量权认可度最高。针对“执法标准不一”,有64.5%的企业选择了城管部门,49.69%的企业选择了市场监管部门。企业普遍感到公安机关、税务部门的执法标准统一、明确。(记者金婉)
来源:经济晚报编辑:陈兮监制:喻轶涛核发:刘启昭激活夜经济也要提高营商环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