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凌剑伊/文宋延康/图实习生陆诗雨
今年6月11日,自治区发布了《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年)》提出,广西要紧抓国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全面对接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其中,积极创建国家级南宁五象新区和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衔接新的合作平台,显得尤为瞩目。
南宁临空经济示范区迎来发展大机遇,把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南宁经开区)从幕后推向了前台。作为广西首个国家级经开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的南宁经开区已经硕果累累。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南宁经开区是否已做好了准备?未来又有哪些规划?
南宁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廖勇
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8月16日,南宁日报社年大型策划“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聚焦南宁城区(新区)建设系列活动”举行对话会,将镜头聚焦南宁经开区。来自南宁经开区的相关部门、进驻南宁经开区的重点产业和企业家代表、媒体代表齐聚一堂,通过政企面对面交流对话的形式,共探南宁经开区的现状与未来。
南宁经开区相关部门、进驻的重点产业和企业家代表、媒体代表共探经开区现状与未来
了解南宁经开区南宁经开区是南宁市三大开发区之一,位于南宁南部,创建于年,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广西首个国家级开发区,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位于南宁市南部。南宁经开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已经成为广西改革开放最大、发展势头最猛、带动作用最强的区域之一。
城区定位南宁经开区将承担南宁市工业发展排头兵的作用//南宁经开区在“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南宁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廖勇介绍称,“南宁经开区将承担南宁市工业发展排头兵的作用,将承担在工业发展进程当中改革创新的先锋作用。在服务企业,打造营商环境,进行审批制度改革,包括现在正在做的改善营商环境,继续承担改革试验区的作用”。
实际上,近年来,南宁经开区坚定不移实现双抓双促统筹发展战略,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推进发展,推进园区产业结构升级,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将南宁经开区建设为北部湾电子产业、生物制药,对接东盟“一带一路”开放发展的先导区,南宁生态宜居城市的融合区。
目前,南宁经开区已吸引了平安、民生电商、普洛斯、中国邮政等世界五百强和瑞声科技、龙旗信息、国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进驻,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轻工食品、机电装备、临空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南宁经开区共有企业家,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74家,工业总量占全市比重达到12.59%。
“下一步南宁经开区将切实增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持续优化提升环境,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确保全面完成今年预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在强首府战略中为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廖勇介绍说。
//产业发展21家电子信息企业集聚将带来亿元产值//近年来,南宁经开区与时俱进,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形成了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轻工食品、机电装备、临空产业及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格局。
截至目前,已落户的生物医药企业83家,其中制造企业44家、检验检测机构3家、医药流通企业39家,引进了海王、柳药、海南葫芦娃等重大项目。
同时,南宁经开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也初具规模,引进了瑞声科技、龙旗信息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并借助龙头企业落户所形成的带动引领作用,大力引进芯片、屏幕、马达、摄像头、模组、手机、穿戴设备、数据线、模组组装等配套企业,走出了一条顺应产业转移规律、发挥区位优势,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之路,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
“通过高起点规划和精准招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廖勇说,目前,南宁经开区已经集聚了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1家,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带来工业产值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南宁经开区。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南宁经开区引进项目的质量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南宁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家,年6月前南宁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26家,三年时间内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了倍增。
气势恢宏的北部湾科技园(南宁经开区供图)
临空经济通过产城融合推动空港经济区的腾飞
//对话会上,空港经济区也得到了媒体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