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的器官
抽象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肝”gān,形声字,从肉干声,‘肝’字目前最早见于东汉《说文》小篆。肉,与人体器官有关;干,丫字形树杈,此处引用‘没有水分或水分少’的引申义。造字本义:(相对)干燥的器官。
备注:平时吃鸡肝、鹅肝及其它动物肝脏时,会有一种‘干’的感觉,相较于除肝脏外的脏器而言,肝脏确实可以以‘干’命名。
每个人只有一个肝脏,从解剖学上看,镰状韧带将肝脏分为左右两部,即左肝和右肝,右叶大而厚,左叶小而薄。‘镰状韧带’也可视作‘干字形的事物’,但个人觉得以‘干字形的事物’之意去命名肝脏则略显牵强。因为‘镰状韧带’只是肝脏的附属组织,而非其主体,除‘心’字外,像‘肺、胆、脾’等形声字的造字原理与其在体内的形态和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文释义
古寒切居寒切,音干。
木藏也。生於木,魄所藏。
左三葉,右四葉,以膽爲府,附脊第九椎爲陽中,少陽通於春氣。素問曰: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
肝,幹也。五行屬木,故其體狀有枝幹也。凡物以大爲幹。
炙用肝。
其祀門,祭先肝。
肝爲風。
又肝之爲言扞也。
又肝楡,海外國名。肝楡之尸,在大人北。
图片:六叔
文章:六叔
相关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