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期三江研学圆满结束了,小记者们游中有意义,行中有见地,既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认识了许多新的小伙伴。回到桂林后,大家意犹未尽,根据研学过程中的见闻、感想、体会和收获,向我们桂林晚报《小记者周刊》投来了许多稿件。我们从中遴选出优秀稿件,择优刊登在《小记者周刊上》(详见年2月20日桂林晚报第21-22版)。
快来看看你写的稿子上报了吗?还可以领稿费哟!
神奇侗寨
侗寨,一个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你去了,会很开心;你没去,非得后悔。这不,前几天,我就和其他的小记者一起去三江侗寨研学了。
研学期间,我们参观了侗族博物馆,走了风雨桥,进了鼓楼,进了侗寨,住了民宿,吃了百家宴,参加了篝火晚会,喝了油茶……在这里面,乐趣无穷。这比在家玩电子游戏要有趣多了!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是看侗寨油茶的制作过程。其实,侗寨油茶的制作过程比桂林油茶容易多了!制作方法分为5步:1.倒植物油。2.放老树茶并铺平在锅里。3.倒水进去。4.把姜切片放进去。5.水开后即可享用油茶。怎么样,简单吧!
这一次研学,我是又开心又充实。开心的是吃了许多美食,充实的是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汇通小学翟嘉琳
我当了三天“侗族人”
我爸爸是河南人,妈妈是湖南人,我6岁来到广西时,妈妈跟我介绍说,广西有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这勾起了我这个汉族人很强的兴趣,他们的文化、语言、风俗习惯、饮食、长相、穿着会跟我们有什么区别呢?这个寒假,机缘巧合,桂林日报社为小记者们精心准备了一场民俗之旅,带着一直以来的好奇,我的第一次探秘少数民族之旅开始了。我这次要走进三江,去探寻在三江占比人数最多的民族———侗族。
这一路,我们参观了侗乡很多著名的建筑,比如说:三江风雨桥、程阳桥、三江侗族博物馆、世界第一鼓楼———三江鼓楼等等……侗族一共有13座风雨桥,26座鼓楼。我们这次去,有幸见到了其中的两座风雨桥及三座鼓楼。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三江侗族博物馆,它是唯一以收藏侗族民俗为主的博物馆,一面观看,一面听着讲解,一幅幅历史的画面仿佛展现在了我的眼前,让我大开眼界。
我们还探索了侗族的饮食文化与建筑美学,学习制做吉祥花、打油茶,还参加了百家宴,篝火晚会,欣赏侗族芦笙以及听小记者分享等等。晚上我忍不住在电话里跟妈妈滔滔不绝分享我的“三四乐事”,妈妈提醒我说,还记得以前我们一起看过的电影《夜莺》吗?电影里面的很多场景就是在这里取景,所以,你现在是身临其境。记住,身边处处有风景,你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我说:“好呀,明天我们还有新闻摄影技巧学习,我也想拍出电影里的漂亮场景,我还要学习侗族的歌,讲侗族话,这三天,你就把我当做‘侗族人’吧。”
三天的探秘少数民族之旅让我体验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魅力,跟来时的心情比,我多了些充实、快乐,还有就是意犹未尽,下次的探秘又会是哪呢?我期待着。
龙隐小学王梓涵
侗族百家宴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瑶族、傣族、满族、彝族……可你们可曾了解侗族吗?
侗族的人们朴实、友好、热情。侗乡青山绿水连绵起伏,山花烂漫。还有闻名世界的风雨桥、鼓楼……都算得上是侗族的掌上明珠!最值得赞叹的还是流传千年的侗族百家宴!
百家宴的意思就是家家户户都做一些自己的拿手好菜,放在篮子里,聚集在一起,大家围着桌子边走边夹菜吃,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相传侗寨有一个大宅子,里面的强盗无恶不作,打劫、抢劫……不知什么时候,村子里来了一位英雄,赶跑了这些强盗。人们都想请他来自己家做客,表示感谢!可是这位英雄明天就要走了,他不可能挨家挨户吃饭。这时有一位年轻的姑娘站起来说:“大家做一些好酒好菜一起拿到宅子口,感谢这位英雄。”人们纷纷赞同。第二天一早人们就挑着香喷喷的饭菜、甜甜的酒来到宅子口,请这位英雄品尝。
这个习俗流传了下来,形成了百家宴。
汇通启明星小学 周可馨
竹竿舞跳起来
2月12日到2月14日,我参加了小记者的冬令营──“多彩三江,探秘侗乡”三天两夜的研学之旅。下车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三江博物馆,参观许多关于侗族各种各样的历史文化和习俗展列,有侗族的刨木器材、捕鱼具,还有惩罚用的刑具……我们参观了三个展厅,就坐上大巴来到维也纳三好酒店吃了一顿丰富的午餐。下午来到了三江风雨桥,它是世界上最长、最大的风雨桥。风雨桥是可挡风挡雨的,给人们带来福气。这座桥是新建的哦!晚上,我和新结识的小伙伴舒舒服服在酒店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鼓楼,鼓楼是侗寨中最雄伟、挺拔的建筑,也是侗族最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之一。鼓楼是人们最主要集会活动的地方,在以前有战争的时候,每个鼓楼上面有个鼓,敌人侵略时人们打鼓通报,因为鼓楼设计跟洞口一样可以把声音传得极远,当人们听到鼓声时,就会一起齐心齐力赶走敌人。中午吃了具有侗族特色的中餐,有酸鱼、油条和糯米饭等。下午学习侗族特色饮食文化:看打油茶、喝油茶、吃点心。然后参观了历史悠久、世界上最有名的程阳风雨桥。紧接着是晚上我最喜欢的岩寨的百家宴,百家宴的场面庞大,菜肴丰富多样,美味极了。我们一边看精彩的表演一边吃饭。侗家姑娘穿着各自缝制的盛装和少数民族头饰来给我们表演,她们唱了“采莲歌”、“松鼠歌”,还和我们一起跳竹竿舞,她们歌中还用自己的乐器呢!有小芦笙和大芦笙。今天的行程丰富多彩,我实在太开心了。这真是一次跟小伙伴们一起快乐的研学之旅啊!
龙隐小学 黄浩然
以下为2月20日桂林晚报第21-22版《小记者周刊》电子版:
(来源:桂林日报社小记者)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