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走到这里,也会慢下来。会停留在街边闲聊的老人的帽檐上,听听家长里短。也会贪恋巷子里一颗颗桑葚的甜蜜,偷吃一会儿。可能还会躲在一户人家的窗沿下,乘一会儿凉,嗅一会儿蔷薇花香。
这里是位于伊宁市南市区的前进街,北起新华东路伊宁陕西大寺,南至伊宁市第三十一小学。就在两个月前,这片融合并保存了多个民族文化的街区,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我们不妨就在慢悠悠的时光里,在这条街上走一走,看看从历史文化中倾斜于此的街区侧影。
伊宁回族大寺
伊宁回族大寺
在前进街入口不远处有一座中国宫殿式古建筑,这是始建于年的伊宁回族大寺,前后经过两次扩建、历时21年才修建完成。喀赞其民俗旅游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海丽曼是我们此次走访前进街的向导。她告诉我们,这座大寺在建立之初有其他名字,其背后能反映出当时历史的一些情况。
比如,宁固寺一名。年,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阿睦尔撒纳的叛乱,兵民中有来自陕甘地区的回族兵民。平叛结束,部分兵民复员后留居于此。为了满足他们的宗教需求,清政府于年批准扩建回族大寺。据传说,大寺山门及顶部的宝瓶、瓦片都是人们通过肩挑马驮,一路从陕西徒步运来的。年,寓意为远方安宁的宁远城建立。大寺也被命名为宁固寺,取安宁永固之意。
另外还有一名,凤凰寺。这个名字来源于回族大寺所处位置与周边建筑之间所构成的造型。据海丽曼讲述,在清真寺建立之初,两侧分别有乌孜别克族清真寺和塔塔尔族清真寺。若从高空看,两侧的清真寺可以视为两只翅膀,回族大寺正好处在头部位置——像是一只凌空飞舞的凤凰。
走进回族大寺,让人惊叹于建筑的精美。礼拜大殿是中国宫殿式和阿拉伯装饰艺术相结合的建筑风格,青砖垒砌的墙面严密勾缝,砖雕绘画艳丽多彩,还有四层八方的攒顶式楼阁与夏日的蓝色清空相接,让人陡然产生清明、庄严之感。
与大寺的庄严和沧桑感相和的是院子内一株多年树龄的老榆树。它与这座大寺一起迎来一代又一代在此居住和过往的人们,还有满院的花朵……它们在安定、祥和的岁月中,被悉心照料,在此争俏。
吐达洪巴依大院
另一处不能错过的历史建筑是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巴依是民国时期伊宁市的四大巴依之一。他曾长期在俄国经商,“十月革命”后携家人辗转来到伊犁定居。在此生活期间,他创办了伊犁首座利用现代机械技术磨面的面粉厂和伊犁首家电灯公司,就任伊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这样一个风光无限的人物,在居所建成后住了不到三年,就被军阀盛世才杀害。
吐达洪巴依大院
吐达洪巴依大院是一处位于前进街、伊犁街、胜利街三街交叉不远处的宽宅大院。虽然旧时主人早已不再,可是从年10月修缮完成的院落里,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当年主人的富足和对生活的精美要求。
吐达洪巴依大院展厅中的沙粒画
院落房屋呈L型,主体建筑均刷着蓝色墙漆。进大门右手一侧房屋,顶部覆盖黑色瓦片;正面一排房屋为平顶房;其所连缀的左侧正房则为三角形房顶——这是一座融合了中原风格、俄式建筑和维吾尔族民居特色的典型建筑。从这座建筑里,我们也能一窥伊犁河谷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盛景。
吐达洪巴依大院会客厅
左侧正房为吐达洪巴依的住所。踱步其间,可以感受到包裹周身的温润凉意——厚实的土坯墙建筑多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这座住所内设有起居室、礼拜室、客厅和书房等房间,高大的俄式壁炉立于走廊两侧,天花板上还有塔塔尔族风格的墙绘。
海丽曼介绍,据说吐达洪巴依的家人后来多居他国,其妹曾于本世纪初回来看过这座老宅。当时院落未修缮,荒草丛生,其妹伤心悼念后离开了。
街巷作坊和居民
我们在海丽曼的引导下,在一条条纵横交织的巷子里穿梭。正值桑葚成熟季节,一颗颗饱满的或白或紫的桑葚坠落在地。街上,有车夫赶着“六根棍”(马车)拉载游客,留下一路叮叮当当的铃音。
摘桑葚
维吾尔族小院
走在巷子中,我们看到形式多样的民居建筑。海丽曼说,前进街一带有维吾尔、回、汉、哈萨克、乌孜别克、满、蒙古、柯尔克孜等多个民族,而且有9个“其”文化。“其”,这里指擅长某一技艺的匠人或艺人。9个“其”分别是以铸锅为业的喀赞其,制作皮革为业的昆其,钉马掌为业的塔克其,制作馕坑为业的托诺其,制作铁皮桶为业的切克来其,制作陶瓷为业的塔瓦克其,制作花帽为业的朵普其,种菜为业的扩克其和制鼓为业的纳格其。
民族风格的门楣
“现代生活越来越发达了,以手工为业的匠人也越来越少。”海丽曼说,曾经生活于此的匠人们的后辈多不再操持祖辈的手艺,改行他业了。
塔塔尔族风格的吊顶
话虽如此,但在巷子间,我们也偶遇到一两个小门面,里面或是制作手工皮鞋的师傅,或是制作马鞍的匠人,使得这片历史街区闻起来就有老时光的味道。比如,库都勒克和他的徒弟凯撒尔的马鞍店已经在这里开了30年,他们一星期制作10个马鞍。“不论什么样子的马鞍,我们都能制作出来。”凯撒尔——这个曾经在全疆台球比赛中取得优秀名次的小伙子说,“我跟着师傅学习马鞍制作已经8年。我认为,制作马鞍是一件很有实际意义的事情。”
如果把时间倒回至阳光刚一冒出的清晨,那么一定能看到这样的场景:随着吱呀一声,头发花白的阿布都如甫徐徐打开家里的大门,开始洒水打扫庭院。这是前进街上居民最日常的画面,新的一天总是在洒水除尘中开启。
马鞍作坊
阿布都如甫一家在这里已经住了80余年。他是乌孜别克族,爷爷上世纪30年代从前苏联迁居于此。在阿布都如甫65年的生活经历里,他见证了这条街区变得越来越漂亮。“路铺好了,路灯安上了。我们家这座有80年历史的老房子也变漂亮了。”阿布都如甫笑着说,这座老房子为爷爷所盖,是老式的有厚厚墙体的土坯房。“老房子翻新了,在前面新建了走廊,还在旁边新修一座砖瓦结构的房子。”
打扫完卫生,吃过早饭,阿布都如甫开始跟老朋友们一起玩扑克牌。在这处处绿草、清爽洁净的街区,他们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伊犁晚报记者李剑孙艺男)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