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峻国际生态旅游区
“天堂什么样?我没去过,也暂时不想去,这里的景色应该就是天堂了。”这是一位资深驴友对于喀拉峻的描述。的确,来过特克斯县喀拉峻国际生态旅游区的人,无不对它赞不绝口,但似乎世上所有的词汇都无法表达它的美,只有“天堂”“人间仙境”是对它最好的描述。
“喀拉峻”是哈萨克语,意思是“山脊上的莽原”。据了解,历史上喀拉峻草原是乌孙国的夏牧场,是“王的草原、人间净土”。现在的喀拉峻国际生态旅游区则由阔克苏大峡谷、西喀拉峻、东喀拉峻、中天山雪峰和天籁之林五大景区组成。这里地势起伏和缓,视野开阔,降水丰富、气候凉爽、土质肥沃,十分适宜牧草的生长,属典型的高山五花草甸天然大草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誉为“世界上少有的高山天然优质大草原”。年被列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喀拉峻作为“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天山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美学价值最高的区域。景区内雪峰与峡谷辉映,森林与草原镶嵌,春夏季五花绽放,姹紫嫣红,晨曦落霞映照下线条柔美、层次分明,构成一幅幅无与伦比的艺术画卷。
其中,鲜花台是领略东喀拉峻草原美景的最佳观赏地之一,连绵起伏的夷平面被纵横的河流深切,从山顶到河谷、冰雪、高山草甸、针叶林、山地草原等自然景观带层级分布,犹如众神精心调制的彩虹鸡尾酒,一眼饱览自然景观极致。特别是每年4月下旬至7月,红色、黄色、紫色、粉红色、蓝色的鲜花,争芳斗艳,镶嵌在这绿茸茸的草甸上,草原犹如巧夺天工的硕大地毯一直铺到冰雪皑皑的天山脚下。
阔克苏河在阔克苏大峡谷宽广的谷底曲折流转,如蛟龙过境迂回向前,形成了南北长约余米、东西宽约余米的九曲十八弯。周围群山环绕,山峦重叠,谷间河水平缓,波光荡漾,河岸植被郁郁葱葱,炊烟和着林间轻雾,牧民的毡房若隐若现点缀其间,晨曦落霞中隐现着山峦柔美的线条,在巍峨的天山映衬下意境绝美。
库尔代河和阔克苏河两条河流汇聚成喀拉峻湖。天气晴朗时,库尔台层叠的山峦、曲折的湖岸倒映在喀拉峻湖水面上,山水相融,宛若横亘虚空。雨雪纷纷时,喀拉峻湖面烟云缭绕,登高远望,雪峰、草甸若隐若现,宛若仙境,既有北国风光之雄浑,又有江南山水之秀丽。
天籁之林景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成为众多古近纪残遗物种的避难所,分布着高大密集的雪岭云杉原始森林。同时,这里还保留了大面积的天山野果林,是现已濒临灭绝的野生欧洲李在世界上唯一的起源地,也成为天山因气候变化造成的生物进化与演替的重要证据,突出反映了帕米尔——天山山地生物地理省生物群落演变和进化的过程,向世人展现一个自然纯净、不染尘世的原始画廊。
锡伯民族博物院年,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人,连同他们的家属余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伊犁。西迁后,锡伯族将领图伯特带领锡伯族军民历时七年成功修建了察布查尔大渠,使得锡伯族军民最终扎根于祖国西北边关。”每次走进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民族博物院,浓浓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导游的讲解更是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时空,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
据了解,锡伯民族博物院原名为锡伯民俗风情园,位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侧,距离县城约7公里,是一处以展示锡伯族西迁历史、戍边屯垦历史和感受锡伯民俗的综合性景区。
其中,博物院中的西迁历史展厅、民族民俗展厅和近现代史展厅馆详细记录了锡伯民族西迁屯垦戍边和民族生存发展,并收集了大量锡伯族人自西迁伊犁以来的传统用具、书籍和历史文献等。这里既是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载体,折射着锡伯族各个历史时期发展的轨迹,也是对外展示自身文化、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景区内,除了了解锡伯族的族源发展、西迁壮举、戍边文化,文字、语言、生活习惯等等,还可以体验锡伯族世代擅长的技艺——射箭,观看锡伯舞蹈等,感受“忠诚、英勇、勤劳”的锡伯西迁精神。
锡伯民族博物院于年8月正式开园,年评为国家4A级景区,年12月被命名为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原景区内的西迁历史纪念馆被命名为“中国民族博物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分馆”,成为全国第四个分馆,是全国唯一一家能够全面、系统地展现锡伯族特色的博物馆。
本期编辑:臧婷婷
白癜风怎样治疗好得快北京治疗白癜风价格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