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一键将“八桂教育”收入囊中
广西是我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我区在教育扶贫上通过精准建设、补齐短板,投入近亿元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改变贫困地区儿童生存和教育现状。近日,在北京召开的教育扶贫论坛上,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作主题发言,介绍了相关的经验和做法。
01超一半建设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
“年以来,兴业县获得‘薄改计划’中央专项资金4.9亿元,高中项目资金1.2亿元。”兴业县教育局局长邓广芳说起近年来兴业县教育方面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兴业县是自治区级贫困县(年脱贫摘帽),4年前这里的乡村学校教学楼还有部分是土砖、土瓦堆砌,窗户玻璃很多都烂了,课桌椅还是两人坐的长板凳。“想改善办学条件,但没钱,捉襟见肘。”邓广芳说,过去上级每年下拨的教育资金少时万元,最多也不超过0万元,而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资金只能主要投向矛盾更突出的县城,因为县城学生更多,农村只能缓一缓。
从年开始,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县里第一次有足够的资金,来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如今,当地很多地方农村学校条件比县城还好,信息化设备通到了每个村完小、教学点,教学成绩也不再是县城学校一家独大。
据悉,从年起,广西将国家连片特困地区县、自治区贫困县、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等最困难的四类县列为重点支持县。“薄改计划”中央资金只投入上述四类县,并且在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安排上,上述四类县县级只承担总投入的10%的资金(其他县承担20%以上),切实减轻了贫困地区县级投资压力。
~年,中央和自治区共投入54个贫困县建设资金近.7亿元,占全区投入的54%,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有效保障了边远山区儿童能上好学。
02
寄宿制学校告别“大通铺”
广西是劳务输出大省,学龄阶段农村留守儿童达万,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9%。为解决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入学问题,广西在实施教育专项工程中重点支持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全面改善寄宿制学校的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办学条件。
年,桂平市蒙圩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学生终于告别了“大通铺”,住上了“标准间”。蒙圩二中大约有多名学生,70%~80%都来自农村,大部分学生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学校。然而,过去学校的住宿条件实在差,宿舍是典型的“大通铺”,每5张床拼在一起,睡8~10人。睡在中间的学生半夜上厕所,需要小心越过其他人才能下床。宿舍里没有厕所和浴室,上厕所统一到一楼,冬天洗澡更麻烦,学生需要先排队打热水,再到浴室排队洗澡。如今,不仅一人一张床,宿舍里还有两个卫生间,热水也通到浴室。
到年,桂平市全部消除义务教育段“超大班额”和“大通铺”,共有3万多学生告别“大通铺”。年到年,桂平市新建6所学校,扩建及重新调整所村完小,进行优化布局和资源整合。
3年来,我区共投入资金74亿元,新增寄宿制学校校舍万平方米,运动场万平方米。
03
安置点孩子在“家门口”上学
广西共有“十三五”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个,如何解决安置点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问题?广西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的要求,统筹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倾斜支持安置点配套学校建设。
老乡家园是田阳县最大的移民安置点,11月27日,该小区配套学校开工,两所小学、一所初中同时建设,预计年底完工,让小区孩子实现“家门口”有学上。
田阳县南部和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该县计划在老乡家园建设0套保障性住房,迁出移民3万余人,项目惠及南北部山区52个贫困村,目前居民正在陆续搬迁入住。年第一期居民入住,两所幼儿园也于年投入使用。此前,安置点入住的居民不多,孩子主要到田阳县第七小学和第九小学上学,步行大约10~30分钟。但随着二孩政策实施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扶贫搬迁移民和进城务工子女不断增多,该县开始规划,再建设2所小学,1所初中和1所高中。
截至目前,全区安置区配套学校已开工建设所,建成投入使用38所,累计完成投资27.7亿元;近期还将启动建设34所,预计所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后可安置适龄儿童19.6万人。
“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广西正在一步步兑现。
实习编辑:黄佳龙实习校对:覃鸥责任编辑:梁芷铭 张桂娟来 源:南国早报精彩回顾??
??我区教育“走出去请进来”成果丰硕积极参与实施《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
??高校思政课创新的广西探索
??昔日村小学早已换新颜
??教育部批准设立北部湾大学、南宁师范大学
??喜讯!教育部批准设立北部湾大学、南宁师范大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