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面包为何是欧洲文化的中心
文
杜德春
添加了燕麦和黑麦粉的面包(比白面包更黑)。如果有需要,人们也可以在制作面包的原料中再加入大米、豌豆、小扁豆、栗子、橡子或是其他食物的粉末。在中世纪的法国,绝大多数人吃一种被称为“梅斯兰”(meslin)形式的面包,这种面包的原料主要由小麦粉和黑麦粉混合而成。
面包是基督教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将其赐给祂的门徒;基督教弥撒中的主要部分“圣餐”(Eucharist)也被称作圣餐礼。然而不同的基督教教派之间在弥撒中使用哪一种面包(酵饼还是无酵饼)产生了争端。东方教会相信只有发酵过的面包才可以用于圣餐礼,而罗马天主教会则使用薄脆饼或未发酵的面包。
法国美食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法国人最喜欢吃法式面包(就是我们所说的法棍),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蒂凡尼的早餐》里奥黛丽赫本扮演的霍莉戈莱特伫立在蒂梵尼珠宝店前,脸颊紧贴着橱窗,吃着法式面包的这一场景。当然还有鱼子酱、鹅肝酱、松露、奶酪、蜗牛、青蛙腿等等。家常菜则有炸牛排、土豆丝。还有一道不得不说的法国名菜——法式煎鹅肝。
法国人吃饭非常讲究搭配,吃红肉必饮红葡萄酒,吃白肉饮白葡萄酒,饭前要喝饭前酒、饭后要喝饭后酒。非常讲究和精细,当然饭后的甜点也就来法国不可错过的美食之一。大家如果有机会亲自去法国的话,一定要记得品尝上述美食哦,错过了很可惜的。近期有一套餐饮节目正在央视二套热播中,每晚6点半准时上演中法大厨如何现场争霸,这是一档美食真人秀节目,可看性非常强,你可以从中学个两招,如:新式菜品、菜肴处理、摆盘等,业余时间犒劳自己。且看米其林厨师和本土顶尖大厨的才智大比拼。法国是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另外两个国家是我们中国、土耳其。
法国面包知多少:如果以质地(texture)为标准,可将面包分为:白面包(whitebread)、黑面包(brownbread/blackbread)、全麦面包(whole-wheatbread)。白面包的原料是除去了麸皮(bran)的精细小麦粉(finewheatflour),所以看起来白白的;黑面包的原料是黑麦(rye),因而呈现出黑色;全麦面包用的原料没有除去麸皮和胚芽(germ),故颜色也偏黑褐色。
如果从形态上区分,面包又可分为:吐司(toast/slicedbread/sandwichbread)、长条面包(loaf)、圆面包(bun)。其中,长条面包其实就是未切片的吐司。loaf这个词也可以用作量词,如aloafofbread指的就是“一条面包”。圆面包在英语中叫bun,在国内有好多人习惯称其为“餐包”。这种面包可以是单纯的面包,也可以有夹心(filling),如用作汉堡包的面包。
说起法国面包,法棍(baguette)可谓首屈一指。作为一种闻名全球的面包,它应该算是仅次于埃菲尔铁塔的法国名片了。这种面包也叫法式长面包或法式脆皮白面包棒。其特点是表皮坚硬但内里酥软且具韧性,越嚼越香,充满浓郁的麦香味。传统的法棍通常不加糖和奶,只用面粉、水、盐和酵母四种原料。通常每个法棍重约克,长约50厘米,表皮切口5到7个。在法国,法棍的销售量最高时占到了面包销售总量的80%左右。如今在中国,法棍似乎成了一种象征小资和高端的生活符号。除了法棍,很多人还知道羊角面包(亦音译为“可颂”,croissant)。法语中croissant(英语对应词是crescent)是“新月”的意思,表明这种面包的形状像一轮弯弯的新月。
杜德春:焙烤食品工程博士杜德春;营养工程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