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资金余笔,止付余万元,锁止银行卡张,封堵号码个,拦截电话近11万次……这是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成立9个多月以来的“成绩单”。
前几天,市反诈中心民警根据合成中心大数据,检测到市民吴先生的手机疑似接到受骗电话,主动出击及时拦截住40万元……
昨天,市反诈中心透露,一直高发的通讯诈骗,特别是6~9月四个月,历史性首次实现总发案和单月发案同比双下降。目前,全市共打处通讯(网络)诈骗对象名,打击成效提升3.6倍。
主动出击及时拦截40万共阻起案止损万
“您好,这里是温州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您刚刚接到的电话很可能是诈骗……”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一天下来,市反诈中心的电话回访工作人员要说上数十遍。
9月26日下午,家住龙湾的吴先生便接到了这样一个电话。原来,吴先生在当天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检法”人员的电话,声称吴先生涉嫌洗黑钱犯罪,需要吴先生赶赴银行对名下资金进行“验资”。至此,长达2个多小时,吴先生的手机一直处于占线状态。
市反诈中心根据合成中心大数据,检测到吴先生的手机疑似接到受骗电话。市反诈中心立即启动快速处置预案,电话回访人员主动出击,通过技术手段,及时联系上吴先生。此时,吴先生已将自己的银行卡号和40万元余额告诉了骗子。为了证明名下的资金,吴先生正准备前往银行做最后的“验资”操作。所幸民警及时将其拦截。
据民警介绍,诈骗嫌疑人会在“验资”时,通过多种手段,将资金骗到手,而后迅速将资金“化整为零”,层层转账到不同银行卡中。例如,在今年1月的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中,“警方”称可帮受害人销案,要求受害人必须到ATM机的英文界面进行“反冻结”操作,并输入案件编号。而所谓的“反冻结”操作实际上就是转账,案件编号即为银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