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山苍苍,闽海泱泱;梦山松劲,西湖流长。在福建省省会福州市的中心地段,有着一家创办了58年的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五十多年来,它从一个单纯经营教材教辅的地方小社,发展成为一个以教育服务、内容提供为主体的,一主(图书出版)多元(多种经营)的现代文化企业,走出了一条“立足教育、服务社会、开智启蒙、惠泽生命”之路。而提出这一社训的,正是在出版社深耕了整整26年的一位教育出版人——福建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黄旭。
黄旭福建教育出版社
社长、总编辑
黄旭在接受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采访时说起自身的经历:当过工人,做过老师,而最后发现做出版当编辑是自己的最爱,也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多年来,他策划推出了《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民国时期社会调查丛编》、《图说中国海军史》、《中国萌芽木刻》等双效俱佳的图书,还打造了福建省的文化地标“大梦书屋”。从刚开始做一名普通编辑到“全国中青年优秀编辑”,从入选首批福建省新闻出版(版权)行业“高层次人才工程”杰出专业人才,到入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从省新闻出版系统先进工作者到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劳动模范,一路走来,黄旭始终把出版看作神圣的职业,牢记一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注重文化积累和传承,全心全意为教育和出版事业服务。
恪尽职守把牢方向布局教育出版
年5月,黄旭临危受命于福建教育出版社的一个特殊时期。当时,新的班子尚未健全,近半年的时间里他一人独撑危局,“虽宵肝兢惕,不敢懈怠”。
为了守住这份几代人的家业不致破败,人心不致离散,黄旭投入了全部时间和精力来考虑如何从稳定着眼,从制度入手,改变出版社内部及其下属公司人心涣散、体制积弊、效率不高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和运作模式。经过半年的努力,他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开拓市场化道路、严控对外投资管理、开展清产核资工作等举措,带领全社员工顶住来自内部和社会的各种压力以及困难造成的心理挫折感,重振精神。当年创利约万元,使得全社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条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
作为一家地方教育社的掌舵者,黄旭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专业的特长,在做好出版人的同时,也立志作探索教育的实践者。他到出版社后,就参与了由国家一流的教育学专家编写的“教育学丛书”的组织工作,这套丛书十几年来多次再版,其中有不少册次被选为教育学科研究生必读书目,在教育理论界有很大的影响。接着还开发了“德育理论丛书”“台湾教育研究丛书”“亚洲‘四小龙’教育研究丛书”“中国社会与基督教教育丛书”等,引领了当代教育理论的最新导向,使福建教育出版社聚合了一批教育界的精英作者,如潘懋元、顾明远、瞿葆奎、鲁洁、叶澜、朱永新等。他曾在《教育研究》《教育评论》《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还主持了《百年之功——近代中国大学校长的教育家精神》《学会学习——中学生学习策略》《明日教育论坛》的编纂。
由于对教育改革的长期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白癜风最先进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