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中国画廊报世事绘篇年4月7日
实事求是,如是我闻—范扬“世事绘”评说
■文锦鳞
范扬最近画了一组“世事绘”,新鲜而有意思。
范扬的老友崔永元先生有一档节目叫作“口述历史”,让一些活着的老人说亲身经历的事件,我挺爱看的。听着那些老兵说那“八·一三”,说那“上甘岭”,老人们眼都红了,看的人也流泪了,其心拳拳,其情切切,真实感人,可歌可泣。
“口述历史有小崔,画说当下看老范”。范扬画的这些画儿,比照小崔,我也给起个名目,叫作“画说当下”,正好对应“口述历史”。范扬画的这些世事时事,都是当下发生的事情,人事不远,情境犹在,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些事儿“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有图为证,真实不虚。范扬用水墨画的手法,直接勾描世事众相,有他的真切直接,不用曲折晦涩的隐喻,而是放笔直取,探囊取物,实事求是,如是我闻。
这样的画儿不多见的。乍一看,也觉得没啥稀奇,也就是照着报社图片看了画了。但仔细想想,在古往今来的画作里并不多见。就好像小时候听的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挺容易的,但老哥做成了这事儿。
范扬其实挺用功的。俗话说,早起的鸟儿觅活食。范扬早上起来,先是到门口取了《新京报》,看着看着,便画了起来,早饭前,就画成了一二幅。晚上的《北京晚报》也是必读的,有了好图片,范扬便来了兴趣,拿了笔就勾。小学里,老师教我们写日记,说是“日记日记,日日要记;一日不记,就会忘记”,范扬的这些图画笔记,也是“日日要记”的产物吧。
范扬的“世事绘”,有他即时即刻的反应,有着敏锐随机的笔法;有他关心不乱的凝视,也有着关爱生活的热情。你看着这些画儿,能唤起你的影像记忆,能找到你的情绪共鸣。举个例子。这些天,索契冬奥会天天有新闻,我们看电视,说事儿,大家关心。范扬也不例外,几乎每天都要为冬奥会画上一二幅。他画了李坚柔好运气,为中国队夺首金,画了张虹夺冠,画了霸气周洋,也画了外国娇娃的冰舞。范扬小时候练过两天拳击,中国拳手邹市明从业余打进职业,拳坛“农转非”,老范替他担心。看着邹市明他老人家一步一步往上爬,真替他捏把汗。结果,邹市明连战连胜,“拳”力向前,KO了对手。老范今儿个是真高兴,赶快画了《邹市明在训练中》,画面上邹市明面带杀气,勇猛抨击,画出了老范对他的期待和钦佩。
范扬画画儿是用情颇专、用志不分的。他的画儿鲜活生猛,看似随意,实则用心,恰好是合了禅宗所云“活泼泼地”精神志趣。
日本人有“浮世绘”,也是画世俗情境。今天,范扬的“世事绘”,也大抵是写实写意,描摹世情百态风物万种,用图画记录自己的一些印象影像吧。
我想,同道和朋友们是会喜欢他的“世事绘”的。
15
中国画廊报世事绘篇年4月7日
16
中国画廊报体育篇年4月7日
编者按:
范扬先生热爱体育,近年来,他创作了一系列体育题材的作品。 年5月15日,应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邀请,“力与美·范扬体育美术作品展览”亮相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这是奥林匹克博物馆自年投入运营以来首次举办中国体育题材画展。范扬将奥林匹克的体育精神和世界各地运动员的矫健身影融汇于中国画的笔墨中,以激情洋溢、水墨酣畅的笔法诠释了国画心手相印、身心合一的创作状态和艺术境界,充分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巴赫致辞:
尊敬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先生,著名画家范扬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在此特别的场合,我非常高兴地欢迎大家来到奥林匹克博物馆。就在几周前,我们在此有另一场非常特别的活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访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博物馆。期间,他向国际奥委会赠送了一件刺绣礼品,这副作品取材于明代画作《仕女蹴鞠图》。范先生的绘画作品与此图均展示了中国艺术表现体育运动的悠久传统。实际上蹴鞠是足球早期的雏形。大家知道,许多国家都声称他们本国发明了足球。一些欧洲人认为足球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这显然是不正确的。还有其他一些说法,比如说足球起源于英格兰人用敌人的头当球踢。因此,我更倾向于认为足球起源于更平和的中国蹴鞠,就像明代画作描写的中国女性踢的那样。中国蹴鞠更接近于道德规范,因为它是平和的,而且体现性别平等,中国女性在历史早期即从事这项运动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说,中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即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体育运动和体育精神的传统。就在刚和范先生的简短交谈中,我们发现了精神的共通之处,即艺术和体育都追求卓越的共性。运动员不仅通过竞技更是通过日常训练来追求卓越;范先生作为艺术家追求卓越不仅在于完成一件件艺术作品,更是在于生活中获得灵感。我们从奥运获奖者身上获得灵感,表现在这些艺术作品中。我们通过不同形式将体育与文化融合,这是奥运会的意义所在,也是我们年奥运会要加强的目标,即拉近艺术家与奥运会和体育的距离。比如我们在年里约奥运会期间首次引入了驻会艺术家。而今天范先生是奥林匹克博物馆的驻馆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奥运及其他项目的赛绩。所以我们可以共襄盛举。这不仅是体育、艺术和文化的融合,也是传统与现代体育的融合,因为范先生所用的是中国传统水墨和宣纸的绘画技法,但展示的却是当今体育世界的成就。在此,我邀请各位观众来欣赏此次体育与文化、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展览,一次诠释体育与艺术普遍性的展览。这是我向大家发出的邀请,同时感谢范扬先生以独特的方式捕捉运动员的表情、精神和个性,让我们以独特的视角去发现体育的精彩之处。再次感谢范先生的合作,对大家今天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欢迎在今后几天继续来欣赏此次独特的展览。
“有范儿”
◆我想说:我身处画院,不是要去做那种会生蛋的母鸡,我要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唱的一只雄鸡,听“雄鸡一唱,东方白”。
◆读书读得多了就戴上“眼镜”了,近视了,反而看不清楚了。读书有会心处才是关键。
◆中国画虽然有点慢腾腾的,像个古老的牛车,但是力气仍然很大,将来必定是中国画代表时代风貌。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每个民族都应该有主心骨的艺术,中国画也不例外。如果说到体用比例的话会因人而不同,具体的量化起来也比较困难,我大概是七比三。
◆若是我也来点评的话,范宽的雄浑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气派,倪云林的清高,无人可及,青藤狂傲,八大嫉俗,王蒙有山林之气,白石先生应占田亩野趣一格。有点放肆,仅代表个人观点。
◆我的本性是在我的山水上,雄心迸发,把我的心性添加进去,尽情尽兴地去画,就顺着这条路走下来。确认自己的同时完善自己。要尽力向前走,要追上前人,要叫后人追不上。我们走多远,当代中国画才能走多远。
17
中国画廊报体育篇年4月7日
超出常规跨越古今
■文张敢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美术观察》副主编)
当我写范扬老师时,用了一个词叫“狂纵”,当然,“狂纵”不是狂妄、轻狂,是一种气度,在字典里的解释就是超出一般意义上的强度这样的概念。范扬老师的作品有很多超出常规的地方,有一种跨越古今的意义在里面。当然,把狂纵这两个字组织在一起的时候,代表着一种非常强烈的、个性化语言的特点,这是我们从画展的画面上都可以直观感受到的。他的作品风格和题材的多样,灵感来源也是多样的,既有来自对传统的沿袭的钻研,同时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中国艺术家不愿意接受的。譬如说其中有几张范老师还临摹过浮世绘的作品,日本的浮世绘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语言和特征,我们为什么不能拿来借鉴?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东西都成为他的借鉴,譬如说来自于赵孟頫的借鉴,还有那些简约的形式的表达,还是有来自其他文明的接受,这种视野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特别需要具备的。在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文化要想发展,我们一方面要接受传统,还需要有一种更博大的视野。我很感兴趣范扬老师有非常宽阔的题材,涉及包括足球、篮球以及美国的总统夫人访华的事件都成为了他作品表现的方式,这是一个艺术家对当代生活的白癜风的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