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南宁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历史 > 新闻速递桂林日报校园里的啦啦操

新闻速递桂林日报校园里的啦啦操

发布时间:2016-12-7 17:46:16   点击数:

在桂林,有一支由桂林高校学子组成的啦啦操队,他们先后5次站上世界啦啦操大赛的最高领奖台,也是全国唯一一支在全世界啦啦操大赛中夺得“大满贯”的队伍,这就是广西师范大学啦啦操队。

--------这支队伍有一个响亮的队名———马龙队。

他们组建于年,至今共23人,年龄从19岁到24岁,从大一到研二,横跨6个年级。相对专业啦啦操队伍而言,他们全是“业余”的。

所谓“业余”,是指他们都是在校学生,来自不同学院的外语、音乐、中文等10多个专业。平时,他们以学习为主,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上课,只能牺牲大部分课余时间,用于啦啦操训练。训练时间是每周一、三、五的晚上和一个周末的下午,每次训练约3小时,由专业老师指导。而训练的场所,仅是一间约平方米的普通教室。

~~~~~~~~~~~~~~~~~~~~~

连日来,记者多次来到位于广西师大雁山校区音乐系一栋教学楼中的“训练房”。初眼一看,“训练房”十分简单,里面几乎没有训练设施,只有一面大镜子。

队员们统一穿一件白色运动衫,背上全是“13”的字样。同学们说,这是大家“AA”制,刚买回来的。

勤奋打基础,苦练见实力。指导老师区俊说,啦啦操分为花球、街舞、爵士和技巧四大内容。多年来,他们一直在这间教室训练。但在坚持不懈的训练中,会注重抠细到每一个小小的动作,甚至到面部的表情,“哪怕有一细小的不足,就必须重练”。

^^^^^^^^^^^^^^^^^^^^^^^^

也许正因为“严”,才有所成就,但也易受伤。队员中经常有手腕、腰、脚和各个关节扭伤、擦伤。来自体育学院的队员黄宴曾在广西体工队训练,可她在高三时期就喜欢啦啦操。如今她已经是大三学生了。因多年的训练,她的腰骨“弯”了,医生说,这叫“脊柱侧弯”。尽管她平时生活中刻意“纠正”,但效果甚微。黄宴说:“平时训练久了,累了,腰就会疼。除了手术,别无他法。”

...............

当然付出了也会有所收获。队员之一的俞家模曾在年代表中国前往美国奥兰多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夺得IASF舞蹈大赛国际公开男子街舞组冠军。他独立创建了一个娱乐网,并开发“舞蹈圈APP”,成为广西在校大学生首个获得天使投资的互联网创业项目,并获得万元天使融资。而就在今年春节前,在美国举办的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中,“马龙队”的苏钰和杨凯茵夺得双人街舞组冠军,又为“星光熠熠”的马龙队增添一份荣光。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名气的提升,“马龙队”成为了一个行业“标杆”。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全国啦啦操委员会,每四年就要更新一次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定动作教材。“至年的教材,都是由我们提供的。”再翻看“马龙队”的荣誉簿,3次获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冠军、1次夺得世界啦啦操俱乐部锦标赛冠军、1次夺得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冠军……一项项荣誉见证着这个集体的拼搏与成长。

桂林日报链接: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ningwanbao.com/wbls/459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