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最近联手发布了针对“细胞培育食品”的监管方案,而这种听起来有些科幻感的食物,其实就是“人造肉”。视频截图。美国《科学》杂志近日报道称,实验室培育的“人造肉”,将很快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则表示,他们将联合对这种肉类的生产进行监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一小块肌肉组织可培养出一万公斤肉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生理学教授马克波斯特正努力在实验室培育出可食用肉,这项创新技术可能会掀起一场餐桌上的革命。而开启这场革命的第一步,只需一小块肉,小到可以从一只活着的动物身上提取。在实验室,波斯特先将他拿到的肌肉组织进行过滤,把它分离成肌肉细胞和脂肪细胞,再把需要的肌肉细胞放置在培养皿中,加入血清。血清会给肌肉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他命、碳水化合物等,给细胞营造出仍存在于活体组织身上的感觉,促进细胞的自然复制。细胞增多后,会形成带状,就像自然的肌肉细胞在活体组织中形成纤维,最终的组织就如同处理过的无骨肉一样。培养这种肉无需基因工程,因此它不是转基因产品。而且,在人造肉的培育过程中,人们可以控制让何种脂肪进入其中,使其更有利于人类健康,比如加入有保护心脏的功效的欧米伽-3(Omega-3)脂肪酸。人造牛肉饼与正常肉类似口感更温和年,波斯特曾向世界展示他的培育出的第一个“人造牛肉饼”。人造牛肉饼和正常的牛肉饼相比,它的颜色更浅,味道也更淡。但是波斯特指出,人造牛肉饼更温和的味道换来的是更高效地制造蛋白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教授波斯特:它的味道就跟汉堡一样,整个生产过程大约需要9个星期。尽管人造肉的味道、口感、营养都和正常肉类相似,但有很多人表示无法接受。能为地球“减负”节约土壤、水等资源可是,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人造肉”这个问题却关系到人类乃至地球的未来。科学家预计,到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6亿。如果人类继续像现在这样吃肉,将会消耗过量的土地、水等自然资源,同时也会加剧气候变化和物种灭绝。水是肉类生产过程中大量消耗的资源。每生产一公斤鸡蛋需要升水;每生产一公斤鸡肉需要升水;每生产一公斤猪肉需要升水;每生产一公斤奶酪需要高达升水;最令人惊讶的是,每生产一公斤牛肉则需要升水。视频截图。而在消耗土地、水等地球资源的同时,动物养殖和肉类生产还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研究证明,生产一公斤牛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一辆经济型轿车行驶公里的排放量大致相当。生产一公斤猪肉或禽肉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相当于轿车行驶大约50公里的排放。数据显示,动物养殖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了人类所有交通工具:汽车、卡车、飞机、火车、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比之下,实验室培育出的人造肉,更环保也更经济。和通过饲养、屠宰、加工制成一块牛肉饼相比,在实验室制造一块人造牛肉饼,能节约99%的水、93%的土地、90%的温室气体排放和46%的能源消耗。工厂化农场养殖已严重摧残动物成长上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等工业化国家开始工厂化养殖动物。在美国,有超过95%的肉类是来自工厂化农场,那里的环境,并不适合动物生长。视频截图。工厂化养殖的小鸡不是在鸡窝里孵化,而是通过孵化器孵化出来。在小鸡能够站立起来时,就会被分拣、打包送到巨大的饲养场里。在这些动物监狱里,它们处在极其拥挤的环境中,甚至终生不见阳光,人类养殖者的最大目标就是让它们迅速达到屠宰重量。一般散养家鸡的正常寿命为3-5年,但是养殖场的肉鸡只能活35-49天。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周期里,它们必须长到大约2公斤,这是任何有机体都难以承受的残酷的快速生长。前德国兽医主任福克:这些鸡长得如此快,但是它们的骨架长不了那么快。这些鸡,还有火鸡,最后只能趴在地上,因为它们的腿支撑不了增加的重量。有些鸡无法在这种不正常的生长速度下存活,它们的身体无法支撑它们走到饲料槽和水槽前;还有一些死于心血管疾病,它们的尸体便成了同类的饲料。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在吃肉的时候并不了解的事实。“人造肉”成本高昂:一斤人造牛肉约美元动物福利、资源压力、气候变化、人类健康,种种因素催生出人造肉的发展。目前,各国已有多家公司致力于开发人造肉。今年1月,一家名为“孟菲斯肉类”的公司获得了来自美国最大肉类供应商泰森食品公司和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等人的投资。但是,要让人造肉真正进入人们的日常食谱,还得解决一个最大难题:居高不下的成本。年波斯特教授造出的第一块人造牛肉饼,成本高达32.5万美元。如今,孟菲斯肉类公司制造的不到一斤的牛肉,成本仍高达美元。因为制造过程中使用动物血液制成的血清非常昂贵,一盎司鱼血清就要美元。但波斯特教授表示,如果开始大规模生产他的人造牛肉饼,他可以将成本降低到每块10美元左右,最快在年上市。孟菲斯肉类公司近日也宣布,其首批产品将在年之前正式上市。“双管齐下”确保“人造肉”达到最高标准11月16日,美国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就细胞培育肉类产品的商业化制定了规则框架。根据这一框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发挥其管理细胞培养技术和活生物系统的经验,负责对人造肉制造过程涉及的细胞收集、储存和培育等方面进行监管。而农业部则将主要监管食品的生产、质检等工作。目前在美国,只有符合以下两项标准的物质,能够用于人造肉的培育生产:1、该物质的使用必须符合与食品添加剂相同的安全标准。2、该物质的安全性必须经由有资质的专家,基于公开的科学信息进行认定。分析人士认为,新监管框架的确定,对人造肉早日上市是个利好消息,因为这会对行业的发展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提升消费者对于人造肉类食品的安全信心。延伸阅读:人造肉登上美国餐桌,还有多久能够全球推广?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实验室培育的肉类产品,俗称“人造肉”,很快就会出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人造肉”有很多好处。还有多久能够全球推广?其实早在年初,美国Just公司代表乔舒·蒂特里克(JoshTetrick)表示,年底,人造“干净肉“(cleanmeat)将可能出现在美国和亚洲国家的各大餐厅。Just公司从事动物干细胞“干净肉”的培育。蒂特里克称,第一批面向餐厅的人造肉包括鸡块、香肠和鹅肝。人造肉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具体操作首先是从动物的组织或器官上获得干细胞。众所周知,干细胞实则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通过对干细胞进行繁殖,人们便可以得到该动物的肌肉组织。实验室培育出来的肉类有很多好处。首先,这将消除对培育和屠宰动物的需求。要知道,仅在美国,每年就有大约90亿只鸡和万头牛被宰杀。此外,它还有助于抑制气候变化,因为农业,尤其是肉类生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当然,如果实验室培育肉类技术能够成功推广,还会让相关人士赚得盆满钵满,获得巨大的经济回报。但迄今为止,这些人造肉产品如何从实验室走向消费者的菜篮子,并最终被端上餐桌,一直面临如何监管的问题。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11月16日,美国农业部与FDA正式就实验室制造出来的肉类产品的商业化制定了规则框架。这在全球尚属首次。美国农业部和美国食药管理局近日宣布,他们将联合对这种肉类的生产进行监督,以便其可以被安全地出售给全国各地的消费者。不过,人造肉在迈向餐桌的道路上还面临着另外一只“拦路虎”:人造肉的造价昂贵。旧金山的一家人造肉公司曾制造克牛肉,造价英镑。年,世界上第一个用该技术生产出的人造牛肉汉堡,造价达24万英镑。但是随着技术的精进,人造肉的价格正在下降。报道称,人造肉将于年推向市场。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的好几家新兴企业目前正致力于破解这个难题。此外,还可以寄希望于农产食品加工业的大量支持,其中最大的支持者是泰森风险投资公司,这是美国最大的肉产品公司泰森食品公司旗下专门进行风投的企业。还有嘉吉公司、谷歌或前面提到的比尔盖茨等。加州新兴企业Just因为生产不含鸡蛋的蛋黄酱而闻名,它自年创立以来已经筹集了2.45亿美元资金。报道称,公众的看法和与传统养殖业的背离是该产业最大的障碍。但最近一项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美国人愿意定期吃人造肉或者用人造肉取代养殖肉类。动物权利慈善机构Peta已经在过去六年时间里对体外培育肉食的技术进行投资。在年它为第一个体外培育鸡肉并将其推向市场的科学家提供了万美元的奖金。该慈善机构在一份声明中称:“我们认为这是我们朝向梦想迈进的重要一步,未来总有一天我们能够把对环境无害的真正肉食提供给那些坚持肉食的消费者。”科学家估计导致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排放有14.5%来自于饲养家畜,这一排放量超过了交通运输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家畜能够排放甲烷气体,这是一种强效的温室气体,而开荒和施肥也能够向大气中释放大量的碳。来源:综合央视科技日报澎湃新闻编辑:TF
人造肉细节曝光一小块肌肉能培养出一万
发布时间:2025/1/15 12:33:08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