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南宁二中凤岭校区的师生们救助了一只小雏鸟。伴随着小雏鸟的不断长大,师生们发现它有点"怪":黑褐色的羽毛、尖尖的嘴巴、沙哑的叫声,还很爱吃罗非鱼。6月28日,广西大学林学院生态学教授、鸟类专家蒋爱伍的到访,揭开了这只怪鸟的面纱。经鉴定,这只"怪"鸟名叫黑冠鳽,属于国家"三有"(有益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保护动物。
大树倒了,鸟巢里惊现一只雏鸟
黑冠鳽如何会来到南宁二中?这还得从一次路过说起。5月底,青秀区云景路上的一家粉店门外,人们围着纸箱低声议论,南宁二中凤岭校区物业工作人员黄曲恰巧路过,他凑近一看,纸箱里放着一只雏鸟。
据箱子的主人介绍,她在一棵倒下的大树旁边看到了一个破损的鸟巢,鸟巢里发现了这只嗷嗷待哺的幼鸟,但如何饲养不得而知。黄曲联想到平日里常看到师生们上观鸟课,这事不妨可以请教一下老师。这一建议得到了箱子主人的支持,她将雏鸟交给了黄曲。
在南宁二中凤岭校区,生物老师黄永启匆匆赶来。黄永启是广西观鸟会会员,认识三四百种鸟类,但这只鸟儿才刚刚出生,却把他给难住了,一时无法判断。黄老师从鸟的样貌判断,这是鹭科鸟类,除了捕食蚯蚓等昆虫外,也吃鱼类。
师生成立护鸟队,平日专抓罗非鱼给它吃
为了能更好的照顾这只雏鸟,黄老师和高一年级17班的同学们组成了一支护鸟小分队。他们从学校未济湖中,打捞上无污染的罗非鱼,作为雏鸟的食物。让师生们惊喜的是,雏鸟吃得还挺欢快。
雏鸟尖尖的嘴巴,稀疏的羽毛,不讨喜的长相,曾经让不少女同学害怕。护鸟队成员之一的廖浩然同学说,一开始,小雏鸟还不会进食,需要同学们将食物切小,然后一口一口放进它嘴里,有的女生胆小不敢喂食。
随着照顾时间的推移,同学们渐渐与小鸟产生了感情。天气好时,同学们会带着小雏鸟到校园的未济湖边玩耍。伴随着小雏鸟的渐渐长大,它需要更好的照顾,以及需要练习捕食与飞翔,至此,黄老师与广西大学林学院生态学教授、鸟类专家蒋爱伍取得了联系。
雏鸟交给鸟类学者,对研究其"近亲"有大帮助
蒋爱伍教授长期从事鸟类学研究,同时,他也是弄岗穗鹛的发现者。6月28日,蒋爱伍来到南宁二中风岭校区,经确认,小雏鸟为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黑冠鳽。蒋教授介绍,黑冠鳽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南部,生活在森林或者森林边上,对环境要求比较高。黑冠鳽在南宁市区内发现,这也说明南宁的生态环境好。
蒋教授说,黑冠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它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近亲——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海南虎斑鳽。学者们可以通过研究黑冠鳽,来了解海南虎斑鳽的生活习性,从而对保护海南虎斑鳽提供帮助。
目前,蒋教授所在团队正在从事海南虎斑鳽的研究。他感谢师生为救助黑冠鳽所做的努力,并表示会将这只黑冠鳽带回研究所,进行科研研究,待黑冠鳽长大后,再将它放归自然。
来源丨南宁晚报
三审丨周明勇二审丨李仁玉
编辑丨林大
亲,点个ZAN再走,(づ ̄3 ̄)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