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南宁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历史 > 老人应不应该牺牲晚年帮子女带娃龙

老人应不应该牺牲晚年帮子女带娃龙

发布时间:2018-11-11 14:30:16   点击数:

每一位中老年父母都会遇到一个难题,

要不要给子女带孙子孙女?

带吧,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情多;

不给带,子女不高兴。

带孙子并非老人义务

老人没有那么多精力带孙子

带孙责任重大

老人有自己的生活

现状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随迁老人近万人,占全国2.47亿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

老人独居风险重重

城市里独居和空巢的老人,他们的子女要么是不在同一城市,要么是工作非常忙碌,没办法陪伴在身边。而这些老人,他们大多拿了退休金花不完,就被很多别有用心地人盯上。推销理财、免费旅游、保健项目试用……

独居老人容易猝死

年底,在南京市某小区,一位81岁的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两个多月后被发现,发现时老人的身边还有一封遗书。

遗书上写道:我于昨晚(农历八月十五)走了,走时心如止水......

人的衰老是来自于精神和肉体两个层面,每天生活在无人回应的绝境,身体还没有老,精神已经先腐朽了。

争论

让老人帮带娃算不算“啃老”?

正方观点:“啃掉”了老人的时间与精力,当然是“啃老”

陈女士接受《南宁晚报》采访时表示,老人帮子女带孩子,付出时间与精力,年老的他们本可把自己的退休时光用于去各地走走看看。但却不得不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受到束缚,这就是被“啃掉”了原来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再加上有时还要小小补贴一些钱物,那就更是赤裸裸的“啃老”了。此外,还有人表示,让老人带孩子消耗了老人的健康,这是比“啃”老人的钱财更可怕的一种“啃老”。

反方观点:这是传统一辈帮一辈,谈不上“啃老”

网友刘汉声表示,老人帮带孩子与中国传统观念有关,是多年的文化、思想背景导致了很多人觉得在带孩子的事情上老人来做最合适。再加上现在生活、工作压力比较大,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轻松些,过得好一些,更愿意去承担带孩子这件事。“老人带孩子累是累,但在子女忙于工作无法陪伴他们时,孙辈这些孩子反而能让他们的晚年有人陪伴,并且在带孩子过程中享受天伦之乐。”刘汉声认为,老人帮带孩子谈不上“啃老”,但子女需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为自己为家庭付出的父母。

老人不愿带娃就是不近人情?

正方观点:“别用亲情来道德绑架老人”

据《北京晚报》报道称,支持老人的网友们认为,老人既无责任也无义务带孩子,做子女的要格外珍惜和尊重老人的付出。“老人就应该牺牲个人生活,洗衣煮饭带娃成全你们的好吃懒做?自私自利!”网友玫瑰花开等你莱说,“带不带孙子,父母有权力拒绝,不能道德捆绑父母一定要带孙子。”

网友周滦则警告子女们:“别再用亲情来绑架老人,老人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子女做家务、带小孩,但是,他们没义务这样做。做子女的要多体谅老人,否则,他们可以撂下担子,许多原本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是经不起法律的推敲的。”

反方观点:“婆婆带孙子,那是天经地义”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小吴姑娘的家乡,有一种默认的“法则”,那就是婆婆要帮忙带孩子。在当地人看来,媳妇离开自己的娘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家庭里,伺候一家老小,给这家生了孙子,孩子随了这家人的姓,那男方的家庭就理所应当承担起照顾孩子的责任。而且这种传统思想已经延续多年,代代相传。“当然是婆婆带孙子,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啊。”小吴虽然在北京上了大学,接受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但传统观念对她的影响还是难以撼动。

调查

七成老人带娃受累不讨好

据《每日新报》报道,天津市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在调查中发现,将近七成老人带孩子受累不讨好,付出越多反而遭受子女埋怨越多。“他们生怕我们带不好孩子。每天白天无数个电话,一会儿提醒到喂奶时间了,记得要开水冲;一会儿又问孩子有没有大便,擦护臀膏没有?”“我们操劳半辈子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现在我们带孩子,身体累心里苦。”不少老人说出自己的委屈。

专家:避免隔代教育分歧引发矛盾

知名幼教专家周小燕表示,年轻父母不能为图省事或为减轻负担,就把孩子完全交给老人抚养;也不要因为怕老人惯坏孩子,拒绝老人帮带,甚至割断祖孙之间的亲情。“老人帮带”有利有弊,关键是双方要协调好养育观念,避免因养育观念的分歧引发矛盾。老人的观念通常比较陈旧,所以不能对“老人帮带”报以太高期望,对子女的养育,要明确是以父母为主;其次,双方要多沟通,统一基本规范、步调一致,不能“父母一个观念,爷爷奶奶又是另一个观念”,这样才能使两代教育达到双赢而不是矛盾重重。

建议:如何破解“老人带娃”困境?

华声在线评论称,一方面,育龄夫妇应转变思想观念,尽量克服自身存在的困难,身体力行自己主导来“带娃”,只让老人们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给予一定的协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兴办一些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幼托机构,让这些幼托机构“带娃”;此外,给予一些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鼓励民间力量投资开办一些幼托机构作为补充,并加大监督和管理,让幼托机构的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整个社会的“带娃”需求。

和谐稳定的家庭,从来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拥有化解矛盾的能力。

不管老人是否能帮忙带孙子,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各种各样的原因,或许是山高水远来去不便,或许是因为某一方太过强势,又或许是两代人教育观念不合,但是一个和谐稳定的家庭,从来不是没有矛盾,而是拥有化解矛盾的能力。

△龙应台和母亲应美君

年12月1日,龙应台宣布辞去台湾“文化部部长”的职务,原因之一就是“陪伴母亲走完最后一里路”。

龙应台的母亲应美君已经93岁,患有失智症长达20年,这么长的时间里,龙应台都坚持每两个星期回台湾屏东看望一次母亲,无论是在台北当官,或是在香港教书,都不曾中断。

正如,龙应台在《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一书中写道:

“此生唯一能给的,只有陪伴。而且,就在当下,因为,人走,茶凉,缘灭,生命从不等候。”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气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周末上街时,一家几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摩托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米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晚上,一顶大蚊帐,灯一黑,就是甜蜜的时间,在松软的被褥里笑闹踢打。朦胧的时候,窗外幽幽的栀子花香,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就是家。有了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来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点心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摩托车去市场,把女儿贴在身后。虽然挤,但是女儿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从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烫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如此生动美好的画面,大抵就是一个人对家全部的想象。

综合: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北京晚报、每日新报、生命时报、南宁晚报、华声在线等报道

热文精选(戳下方标题)

马荣被任命常州中院党组书记、被提名院长候选人

金飚被任命宿迁中院党组书记,汤小夫被提名镇江中院院长候选人

江苏机构改革方案获批

此前海南重组司法厅,福建、山东怎么改的?

李小敏谈用人之道:允许适当容错,年轻干部要重素质养气质去杂质

新型公安智库如何服务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周继业刘德海夏锦文等专家建言

71位江苏省管领导干部任职前公示

政法系统5位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哪里最好
什么是白癜风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ningwanbao.com/wbls/949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