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南宁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特点 > 最巧工匠丨南国早报报道丨谢鸿卫四年摸索

最巧工匠丨南国早报报道丨谢鸿卫四年摸索

发布时间:2016-11-23 9:35:06   点击数:

编者按:《南国早报》近期推出了广西年度“最巧工匠”评选,广西建工一建总工程师谢鸿卫成功进入初选。谢鸿卫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一步步成长为企业总工程师,成为建筑技术领域的佼佼者,曾获得全国优秀建造师、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等荣誉。

谢鸿卫(中)在项目工地指导施工

一千多年前,一批能工巧匠在幽暗的洞穴内描绘出盛世繁华,天国圣地,为后人留下享誉世界的敦煌壁画;一千多年后,又一批能工巧匠,在这里建造起一座建筑,为的是让世人更易读懂并守护那片圣地。领衔承建这项工程的人就是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广西一建)的总工程师谢鸿卫。

专解建筑疑难问题

谢鸿卫,今年48岁,在广西一建的20多年里,他从一名普通技术员一步步走到总工程师,成为公司技术的“顶梁柱”,项目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

在建的广西建工集团总部基地,刚开始打地基时就遇到了难题。由于地质复杂,持力层难以确定,工程被耽搁了好几个月。谢鸿卫说,桩基是一座建筑物的基础,施工方不敢冒险,一直在勘探寻找足够坚硬的持力层。

为此,业主和施工方多次召开会议寻求解决之道。谢鸿卫在实地查看后,提出采用“复合地基”的想法,“把地下的松软岩层人工挤压结实。”最终,他的提法被采用,问题迎刃而解。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在“桂林好莱屋”项目施工中,帮助解决了抽排水施工时引起周边建筑下沉开裂的问题;“扶绥乐养城”项目中,帮助解决了基桩施工中地下水喷涌而难以成桩的问题……

带队建造莫高窟游客中心

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建成效果

迄今为止,谢鸿卫最得意的作品,莫过于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

莫高窟游客中心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的“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的核心子项目,为的是“永久保存,永久利用”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崔愷设计,建筑物通体由曲面混凝土结构组成,外形如流动的沙丘和“飞天”的裙带,曲折流畅,动感十足。项目于年4月28日开工。

“在放线测量的时候,就遇到了困难。”谢鸿卫说,这座建筑的所有柱均为圆柱形、所有墙面均为弧形,屋面有平面波浪形,也有双曲面凸鼓形,有半球壳体,也有椭圆形状似沙漏按双曲抛物线上升变化的网格梁体系天井,设计异常复杂。

然而,经过摸索和试验,谢鸿卫和他的团队终于摸出了门道,掌握了技巧。经过4年多的艰苦建设,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建筑于年9月正式启用。通过数字展示技术,游客可以身临其境、细致入微地观看洞窟建筑、彩塑和壁画,满足各种参观需求。

《南国早报》6月21日报道

“整个工程施工近乎完美,无需装饰,呈现出塑性结构的自然美、大气、简洁、精准、柔顺。”在参观完游客中心后,崔愷说,建筑物完全体现了他的设计理念。

推广创新环保材料

随着城市的发展,残垣断壁、破砖乱瓦等建筑垃圾越来越多,但在谢鸿卫看来,这些都是“宝贝”。从年起,他参与了“建筑垃圾的处理及回收利用”课题,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如今已经硕果累累。

“街道上的路面砖、植草砖,一些建筑物的墙体可能都是建筑垃圾做的。”谢鸿卫说,利用建筑垃圾变废为宝,一方面极大减少了垃圾的数量,另一方面环保节能,增加了经济效益。

谢鸿卫还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每年都要给大专院校及从业人员授课、培训,参与了《广西建筑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广西二级注册建造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等教材的编写。每做一个工程项目,他都要攻克众多难题,之后写成论文共享,让行业人员参考、学习,比如《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球壳穹顶施工技术》、《钢管脚手架坍塌原因分析及安全预防》等8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建筑施工》上发表。从业以来,他先后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建造师、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建造师奖等荣誉。









































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哪看白癜风的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yawy.com/wbtd/22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