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南宁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特点 > 南国早报职业跑站人都跑出了啥

南国早报职业跑站人都跑出了啥

发布时间:2016-11-30 2:31:32   点击数:

年纪轻轻的“90后”,到救助站“求助”,只要给20元就走。3月25日下午,当四川巴中籍男子苟某第三次到陕西汉中市汉台区救助站要钱时,工作人员上网一查,发现苟某5年来已被“救助”次,明显是职业“跑站人”。僵持两个多小时,救助站给苟某等两人每人20元钱后,两男子才离开。(《华商报》3月28日)

5年间被“救助”次,这组数字实在令人意外。这些职业“跑站人”的出现,充分暴露出救助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

这些职业“跑站人”,并非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他们既没有遭遇生活困难,又年轻力壮,完全不像是深陷困境的样子,并且在要求救助的过程中,他们不接受物质救助,反而直接要钱,虽然索要的不多,大都只有20元,但是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违背了求助常态。这种求助更像是在进行道德勒索和敲诈。

上述那组数字不仅暴露出一些年轻人不劳而获、好吃懒做的心理,也暴露出救助站在确定资助对象方面存在的缺失,难道相关部门就没有发现这些职业“跑站人”吗?难道就没有采取制裁措施吗?这种情形,让人不得不思考,职业“跑站人”跑出了什么?

首先,跑出违规操作。根据相关规定,救助站对属于救助对象的救助方式包括,提供食住、医疗、车票等,并没有提及“给钱”一条。可是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却私自为需要救助的人员提供20元生活费,正是这20元生活费,让一些人看到商机,到各地救助站强行索要。也就是说,是一些救助站的违规操作才让这些职业“跑站人”有机可乘。因此,要想预防这些职业“跑站人”的行为,救助站必须要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操作,让职业“跑站人”无计可施。

再者,跑出了监管漏洞。就此案而言,如果各地建立了信息互通机制,发现职业“跑站人”就立即通报各地,还会出现“5年间被救助次”的奇葩怪事吗?只有相关部门积极修补监管漏洞,加强预防和打击,职业“跑站人”才可能销声匿迹。

南国早报









































肥厚性心肌病发作前的迹象
滚蛋吧肿瘤君淋巴癌的早期症状表现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anyawy.com/wbtd/297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