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长潭河乡后河村6组村民张明山是一名割漆匠人,通过他的手将莽莽大山里漆树之精华收入竹筒,供千家万户粉饰家具,或是漆刷棺木。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盛产优质天然生漆,以“坝漆”为代表的生漆又称“国漆”,因其品质良好,曾名冠全球。原本用作刷家具等生产生活用品的生漆,随着各种涂料和油漆的普及,人们对其依赖程度逐年降低,生漆在人们的生活中也逐步销声匿迹。而“割漆”作为一种生活技能,也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
割漆是一门又脏又累的活儿,特别是生漆不是人人都能接触——对生漆过敏者,在漆树下休息都会导致生出很多奇痒无比的红疙瘩,如果不慎沾上生漆甚至会溃烂。因此真正能够从事割漆技艺的人本身就并不多
割漆技艺看似简单,却有着诸多讲究:漆树被斜着割开月牙形的小口后,生漆就会沿从割开的口子边缘流出来,割漆人一般用长约10厘米且要硬一点的树叶,对折再对折后形成一个小的容器,插进口子下方,让生漆慢慢流入树叶中,一两小时便可收漆。在一棵树上一般每隔80厘米左右,可交错开口割漆,而口子每周可割一次,每割一次便增大一点,一个口子一年内可割20次左右。割开的口子经过三五年又会重新合拢。
割漆的季节一般都在6-9月,而割漆人必须在炎热的晴天进山,并且每天都在漆树上攀上爬下,所以尽管大热天他们仍然要穿着很厚很耐磨的衣裤。每次生漆会不同程度的沾在衣裤上,洗也洗不掉,久而久之,割漆人的“工作服”往往会沾厚厚的生漆,并且会油光发亮。
用影像见证指尖上的传奇
时代杯“恩施手工”专题摄影大赛公告
无论是精妙绝伦的西兰卡普,还是巧夺天工的吊脚楼修造技艺,无论是原产地柏杨豆干不用石膏的千古之谜,还是恩施玉露的香韵悠长,恩施手工总是能展示一种生活情趣,不经意间营造出一种慢生活,活出手工生活品质对当代人来说是种选择,亦是一种幸福。
恩施的土家、苗、侗、汉等各民族生活在青山绿水间,和睦相处,创造了绚丽奇特的民族文化,传承着无数令人惊叹的手工艺。有些手工艺在市场大潮中找到恰当的切合点,愈发青春,有些手工艺却在慢慢消失,让人不免嗟叹,为记录这些指尖上的传奇,展示恩施手工的魅力,利川时代集团始终不忘民族文化之根,与恩施州摄影家协会、恩施晚报、恩施新闻网共同举办时代杯“恩施手工”专题摄影大赛,有关征稿事项如下。
一、主办单位:
利川时代集团恩施州摄影家协会
协办单位:恩施晚报恩施新闻网
二、征稿要求:
(一)作品征集内容:恩施州境内的手工艺及手工艺人。
(二)摄影作品:采取电子文件(数码电子照片)投送方式。用胶片拍摄的作品,请放大成7寸照片或高精度扫描为数码照片投送。参展作品彩色、黑白不限,所表达的影像应是手工操作的全过程,本次大赛只收组照,限5至12副照片。
(三)每位作者投稿数量不限,作品拍摄年代不限,获奖不限。每组作品除写明标题、作者、联系方式外,必须有内容说明(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字至字),否则不予参评。拍摄项目可登录州摄影家协会 (四)参展作品必须是原创的纪实摄影作品。作品仅可在后期制作时,作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等方面的适度调整及构图需要的剪裁。拒绝利用数码创意作品参赛。作品最多署名2人。凡涉及著作权、版权、肖像或名誉权等,由作者本人负责,如发现参赛作品伪造、剽窃、侵权、改变原始影像等行为,主办方将取消该作品的获奖资格。主办方对本次比赛获奖作品有复制、展出、出版、媒体刊登等权利,不再另付稿酬。凡参加本次比赛者即视为同意上述各项规定。
(五)投稿方法与步骤:
1、所有参赛作品直接发未经压缩的照片电邮至
qq. 2、截稿时间年5月20日至年5月1日。3、州摄影家协会秘书处联系人李黎
三、大赛民俗顾问:
田发刚谭庆虎
四、摄影专题奖项设置:
金奖5名 奖金各元
银奖20名 奖金各元
铜奖20名 奖金各元
此次大赛获奖者,可吸纳为州摄影家协会会员,是州摄影家协会员者,由州摄影家协会向省摄影家协会进行推荐。
利川时代集团恩施州摄影家协会恩施晚报恩施新闻网
年5月20日
---------------------
恩施摄影
发现恩施美推介恩施景
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点击屏幕右上角把我们的内容分享给您的好友。通过以下方式,您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白癜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