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外轮滑展雄风
.11.28日,《彭城晚报》今年第四次以大篇幅对黄外给以报道。
今天的彭城晚报,以“黄外轮滑场,快乐齐飞扬”为题,对徐州黄山外国语学校轮滑特色进行了两个整版的报道。
黄外轮滑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在进行轮滑运动时,能改善人的注意力、观察记忆和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敏捷和反应灵活性,还能消除焦虑、抑郁,过度紧张等不良状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改善中枢神经系统能力
通过不同方式参与轮滑运动健身,不但能掌握一定的轮滑运动知识,提高运动技能水平,还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如:通过轮滑球运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注意力和观察记忆力,花样轮滑有助于脑部神经和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够改善容易头晕、走路内八或容易跌倒之毛病,休闲轮滑可以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反应能力。
2、消除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参与轮滑运动,可以将人的闲暇精力转移到健身运动上来,使人的身心陶冶在大自然的氛围中,还能够缓解许多社会问题给人带来的压力,愉悦心情,放松神经,成为人思想、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从而缓解、消除工作中的焦虑、抑郁和紧张等不良情绪。
在享受轮滑运动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还能够把轮滑运动中所收获的积极人生态度转移到学习工作中去,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
3、塑造健全的人格
现代轮滑运动是人性的分化,是张扬人的个性,以实现人的个性自由发展。轮滑运动是运动者的个人技巧和智能的直接体现,它展示力量、速度和美。只有个性鲜明、人格独立的人才敢于接受和创新,才有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功。轮滑运动为人的个性张扬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表现了健康向上的生命活力,追求内心的自我超越,品尝胜利欲望的满足,塑造拼搏进取的人格精神。轮滑运动的过程是个性特点的发展过程,也是人格精神塑造的文化熏陶过程。
4、培养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轮滑运动中充满着竞争,并在运动中要学会竞争。轮滑运动至始至终贯穿着参与者在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智能等多方面的对抗、竞争,在规则准许的范围内,充分发挥技巧水平,夺取胜利,使人的天性、本能和享受胜利的欲望得以宣泄。轮滑竞争的深层意义是“功利、目的欲望的实现与升
华”,体现出了它的社会文化意义。运动中需要竞争者分析、判断、扬长避短、创造优势、把握时机敢于胜利,这也是现代人格精神的内涵,是激烈竞争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黄外轮滑运动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连续八届获得徐州市中小学轮滑比赛团体一等奖
年获得全国中小学生女子轮滑阻拦赛第二名!可喜可贺!
现为徐州市中学生轮滑基地中国青少年轮滑示范校。
中国十大最美教师(五)
忠诚教育——爱岗敬业创优争先
杜小鹭老师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年,她实现了从小的梦想,正式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教师。杜小鹭同志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落实"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她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风范,爱岗敬业、廉洁自律、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作为校长,能坚持“以德为先”的道德使命、“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领发展”的角色定位、“能力为重”的实践导向、“终身学习”的个人素养要求,为学校发展、教师成功、学生成才而努力工作。结合校情,她认真分析学校现状,理清办学思路,创建学校“和合文化”品牌,制定学校特色发展新规划,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为学校发展特色,挖掘“和而不同,和谐发展”的精神内涵,并提出了“培养和美教师、打造和智团队、创设和润课堂、研发和韵校本、打造和雅班级、蕴养和乐德育”的发展思路,从校风班风建设、教师业务提高、学生品行养成等方面努力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为80多年的老校注入新内涵,呈现出“老学校新风彩”。
在她的领导下,学校喜获国家教育部颁发的“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还先后获得“广西经典诵读优秀校”、“自治区卫生优秀学校”、“南宁市文明校园”、“南宁市先进单位”、“南宁中小学常规管理示范校”等各类荣誉称号。
匠心教育——追寻教书育人之梦
1.课堂教学多面手:多年的经验积累给杜小鹭的专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学上能借助EEPO有效教育理念、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手段进行开放式的课堂音乐实践探索,让孩子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听、看、唱、想、动、创,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空间——变“秧田式”为“组合式”,创设开放的教学模式——变“传授式”为“互动共享式”,创设开放的教学内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独特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在音乐课上主动去发现、去探究、去理解、去表现,营造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2.科学研究深钻研:杜小鹭同志根据自己在音乐教学上的探索研究,撰写了论文《开放式音乐课堂的实践探索》、《音乐课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等21篇教学论文,分别获得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等各级各类音乐教学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并在《小学教学参考》、《新课程》等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此外,心理辅导课《扔掉马虎、学会细心》获得了市级二等奖。她组织开展了《学校教育传承国学文化的有效途径研究》市级十二五重点课题研究,作为课题研究小组组长,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专题论文共18篇。
3.教育管理高水平:杜小鹭同志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全力推进课程改革、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质量兴校”意识,严格把好“备、教、导、改、测、赛”各环节的基本要求,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通过“狠抓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业务、丰富学科活动”等途径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管理,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1)学科+非遗传承入课堂
本着特色文化为教学服务为出发点,把非遗文化渗透到课堂中,与音乐、语文、美术等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课堂内容的多元化极大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不仅得到了解、学习非遗文化的机会,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2)教师培养教学能力有提升
结合学校老教师多的实际,杜小鹭大力推行师徒结对“青蓝工程”培养计划,重视校本培训研修的同时,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研究,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每学期开展“一评、二赛、三研、五训、六展”等系列活动,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等方面做了长期规划。每学期一次以赛促教,通过举行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教学基本功比赛等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3)学科活动精彩纷呈抓实效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杜小鹭同志的积极组织下,每年学校开展学科月活动,如语文学科的听写比赛、数学学科的口算比赛、英语学科的讲故事比赛等;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举行了如“读书游戏大闯关”、“今天我领读”、“好书推荐”、“亲子阅读沙龙”、“古诗词接龙”等一系列趣味活动,各种竞赛活动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起到很大的推动和鼓励作用。
创新传承——首引非遗文化进校园
杜小鹭老师常说:“把爱的阳光撒进孩子心灵的花园,他们心中就能盛开幸福和快乐之花!”。她把竭诚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服务作为自己的崇高职责。根植在学校德育教育这片沃土,她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善于捕捉每一个教育契机、找准切入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与学校的德育有机融合,工作抓细、抓实、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她紧跟时代脉搏把握各时期的教育重点,寻找资源,策划和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从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到德育副校长的十四年时间里,她在学校组建了舞蹈队、鼓号队、礼仪队、合唱队、环保小队、爱心小队等二十多个团队,培养了校园“和韵舞蹈星”、“和乐民谣星”、“和雅剪纸星”、“和健体育星”、“和悦诵读星”等各类特长之星多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征文、绘画、演讲、科技、音乐、舞蹈等各种竞赛,分别获得了全国、区、市级一、二、三等奖多个。组织训练的“阳光之声”合唱团、“阳光之韵”舞蹈团多次获得南宁市中小学艺术节合唱类比赛金奖。根据在德育工作中积攒的丰富经验撰写了《抓规范管理促科技教育活动蓬勃开展》、《与绿色同行展雏鹰风采》等论文均获得国家级论文评比二等奖。杜小鹭老师始终坚持这样一个教育理念,每一次活动,都让孩子们有收获,有所感悟,她坚信感悟的力量是永恒的,她把“爱”无私地奉献给了更多的孩子们,爱得专心致志,爱得无私无畏!
年杜小鹭担任解放路小学校长,学校毗邻南宁市新会书院,是一所有着80多年历史的老校。她根据学校所处的位置及周边的环境特点将学校定位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特色的学校,特别是弘扬老南宁的本土传统文化,确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学校特色品牌,以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这条脉络,积极推动邕剧、南宁民谣、传统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学校成为南宁市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校,“南宁民谣传承基地”、“剪纸文化传承基地”相继落户解放路小学。
在她的推动下,学校聘请了广西工艺大师钟昀睿任传承基地的指导教师,并在校内设立钟昀睿剪纸工作室,大力推广和普及剪纸艺术。组织骨干教师将收集到的民间流传民谣作品,研发了《寻梦老南宁,童声诵民谣》等校本课程,还通过邀请老校友、南宁民谣传承人到校培训、组建民谣传唱社团等形式,不断拓宽传承渠道,发展南宁民谣。她还首个组织策划了“邕剧戏曲传承”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培育邕剧新苗,普及邕剧知识,打造学校特色文化新亮点。学校加入了中国——东盟(南宁)戏曲周合作交流机制的平台,围绕“扬帆一带一路,繁荣校园戏曲文化”这一主题,积极推动戏曲邕剧这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校园落地生根。学校先后以非遗文化元素创编了的舞蹈《双孖井水谣》《邕城戏韵》《邕州忠魂》及粤剧折子戏《贵妃醉酒》等节目连续三年获得南宁市中小学艺术节金奖。学校组建的小梅花戏曲社从年起先后演出多场,其中戏曲舞蹈《邕城戏韵》在中国——东盟(南宁)戏曲周上受到中外友人的称赞,收获了朱瑾花奖和优秀演出奖。年9月,解放路小学更是登上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国际舞台,与中外艺术家共同演绎了戏曲节目《梨园新唱》。“习剪纸、诵民谣、学邕剧”成了解放路小学文化的特色和亮点,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解放路小学还前后接待来自泰国、台湾等艺术学校的来访交流。
大爱无疆——心牵情系弱势儿童
关爱每一个弱势儿童,是杜小鹭教育事业中的非常重要的事。她在人民东小学担任德育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工作期间,秉承“为社会分责,为家长分忧”的理念,始终将智障儿童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坚持以科研为先导、育人为目标、教学为中心,康复为基础,努力创造适合智障儿童发展的教育,使他们的身心缺陷得到修补和康复,让学生“进校有变化、生活能自理、学习有特长、就业有出路”。她常常走进辅读班,深入到智障儿童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