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南宁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特点 > 南宁二中三中老师点评今年高考科目,看高

南宁二中三中老师点评今年高考科目,看高

发布时间:2022-5-2 16:49:02   点击数:

年高考顺利落下帷幕,今年高考广西采用全国甲卷,各科试题呈现哪些特点,难度如何,命题透露了哪些信息?

南宁晚报记者特别邀请南宁二中、南宁三中名师对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9科目进行点评,并对明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提出复习建议。今日,我们先来看看语文、数学、物理三个科目的点评。

Part1

语文

阅读量和书写量减少

让学生有更多时间思考

——南宁三中高三语文备课组老师覃玉佼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试题,较好地落实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对考试内容改革的要求。试题紧扣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将党史学习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发展目标有机融入。试题材料贴近生活,考查内容全面,试卷难度合理,在平稳平和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

平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结构与难度。全国甲卷、乙卷试卷结构与年一致。难度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与往年层级水平相近,保持平稳。平和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与答案的要求上。客观题选择项表述准确;主观题设问清晰,要求明确。

全国甲卷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在阅读总量和书写量上进行了控制,尤其是书写量。年全国甲卷在阅读总量上进行了控制,全卷阅读量在字左右,让学生能有更多时间思考。实用类文本主观题答题区由原先8行变成3行,意味着答案要求更精简概括,也意味着书写量减了一大半;语言表达主观题由以往的2道题变为1道题,大大改善了以往考试时间紧张的情况。

另一值得注意的点是,试题选材回归教材再次凸显。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择了一篇科普类文章,节选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一书。这契合教材里的科普文教学内容。

学习建议:回归教材打牢基础知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小说与散文都是重要内容。这再一次提醒我们,高中语文教师要思考语文日常教学与考试之间的关系。考教脱离、刷题内卷不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日常,我们要重视高中语文教材18个任务学习群。备考时,不要忘记回归教材,打牢基础知识。

总之,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非常重视选材与命题的灵活性,因文设题,强化在具体文本情境中解决问题,反猜题反套路式答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这才是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有的高度与格局。

Part2

数学

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

冷静应对可获合理分数

——南宁二中实验班数学老师蔡静雯

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全国甲、乙卷的文、理科数学试卷,新高考1、2卷的数学试卷(不分文理)共有6套试卷。包括广西在内,去年使用全国III卷的地区今年使用全国甲卷的文、理科试卷。试卷换了名称,但并不等同于试题因此变难。网传的“因为今年广西不考全国III卷,改考全国甲卷,所以试题变得很难”实属误解。

今年的数学试卷整体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试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没有偏题、怪题、超纲题。有创新题但不多,压轴题的知识背景、考查的核心素养与能力以及提问方式均属于常考常见。考生如果能冷静应对,做会做的题,拿好该拿的分,仍然可以考出合理的分数。

如果考生觉得难,原因一般有三个:

第一,考生在复习备考时思维固化,依赖于死记硬背。

第二,在临考复习的后期,大多数考生的复习策略是回顾高考真题和曾经做过的旧题,由于过于熟悉,导致考生最后一个月对自己的期望值偏高,遇上新题容易思维失去灵活性,感觉题目“不常规”。然而,稳中有活、旧里藏新才是近几年高考题命题改革中的常规。

第三,临场应变不足。

如甲卷理科18题,试题给出部分已知条件,要求考生根据试题要求构建命题,给考生充分的选择空间。“结构不良题”体现了适度开放命题的科学性与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考生可以选择最有利的方向入手,要求新颖,对理科生而言难度不大。

学习建议:加深对基础题型理解和训练

备考时建议学生加深对基础题型、基础方法的理解并进行有效训练,减少记题、套题。

加强审题训练,理解并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提升运算求解能力。要敢于做新题,在新的问题情境、新的提问方式中不断暴露理解难点与盲区,积极培养数学思维,锻炼核心素养能力,打磨临场应变能力与考场策略。

考前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次模拟考之后,还应该做至少一套难度较大的模拟题,保持思维灵活性和计算灵敏度。

Part3

物理

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甲卷,与年全国Ⅲ卷相比“稳中有变”,而且这个“变”变得比较大。“不变”的是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方向不变;“变化”的是“问题情境、具体方法、实验内容”,深化基础性,优化情境设计,强化关键能力考查,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物理高考试题甲卷的特点

(一)是深化基础性考查

试题仍以考查物理核心概念、规律为主体,重点考查了动摩擦因素、加速度、功和能等核心概念,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和动能定理等重要规律。题型及分值与往年没有变化。

(二)是强化理解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考查。

阅读量比去年增加了20%,理解知识的意义,把握物理情境的本质特征,能将知识与情境联系起来,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而且运算量很大,选择题8道题中有5题涉及运算,两个实验题都有较多运算,选做题两个小题都涉及运算,两个计算题的运算量也不小,考验考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其中,选做题的计算题一改多年考查“几何光学”的习惯,考查学生不太熟悉的“振动与波”,要求学生能挖掘“此后每隔△t=0.6s两者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所隐含的条件,建立起质点A、B振动的关系,对学生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这也是整个卷难度增大的原因之一。

(三)是拓展考查方式。

创设情境化问题,有学习探索情境也有生活实践情境。有学生熟悉的情境,如“斜面”(有4个小题涉及)、匀减速再反向匀加速的运动等;也有学生不熟悉的情境,如“旋转纽扣”、50个减速带等。通过情境化问题的创设,既考查了学生理解能力和建模能力,也考查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学以致用。

创新了命题方式,试题条件的呈现和情境比较新颖,如第17题给出原子核经过衰变后的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图像,要求学生通过利用图像获取质子数的变化的信息,推出电荷量变化,进而推出衰变次数,考查学生对衰变的理解;第24题设计小车通过50个减速带的情境,要求学生建立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或动能定理的能力。

学习建议:回归教材真做实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物理的教与学应以高考试题为引导,回归教材,真做实验,立足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探究为基础、以过程的探究为主线、以方法的探究为中心,把“提高解题能力”转变为“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真正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上述内容来源于南宁晚报,作者:黄颖刘明艳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ningwanbao.com/wbtd/529628.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