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千年事,绝味不过一松茸”,松露、松茸、松菌是三种不同的真菌,松露是子囊菌门西洋松露科西洋松露属。松茸的学名称为“松口蘑”,别名有松蕈、松蘑等,是担子菌纲伞菌科菌类,是一种既有菌盖,又有菌褶,还有菌柄的肉质子实体。松菌为白蘑科植物松菌。
松露许多人认为人类食用菌类时间并不久,这不一定正确。菌类植物食用我国从古代已开始使用了。可以追溯到华夏上古时代。《神农本草经》就记述了著名的菌类植物“灵芝”,《列子》中记载着“朽壤之上,有菌芝者。”《庄子》中说“朝菌不知晦朔”。今天我们就探讨有关松树的菌类。
松露一、松露生长在松树、栎树等树木的根部,外观球形或近球型,菌体的表面有凸起颗粒,多为黑色或棕色。具有浓郁的香气。松露散布于树底周围~厘米,深30~40厘米的土中。松露欧洲较多见,我国和新西兰等国也有分布。松露富含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由于松露对环境的要求特殊,现在很难人工培育,资源较少。因此欧洲人将松露和鱼子酱、鹅肝并列“世界三大珍肴”。松露最早出在新苏美尔(苏美尔的铭文铭文上。到了中世纪时期,一般的人家开始使用松露来调理食品的味道。文艺复兴时期,松露在欧洲再次流行,欧洲人开始放弃口味较重的东方香料,对天然食品有了重新的认识。我国关于松露的记载是在0多年前。相传很久以前,朝里若、朝拉若从月利巴拉来到直苴腹地泥泽薄打猎(云南楚雄永仁县直苴村)腹地泥泽薄打猎,发现野猪从松树执根拱出漆黑的球状物吃,便有人从野猪拱过地方挖出这种非常香的东西。当饥饿时时有人试着吃些这种东西,发现这漆黑的球状物不仅能饱腹,而且还能增强体力。从此,这种菌被人们称为猪拱菌,每年直苴彝族赛装节前都要采挖猪拱菌,用于接待参加赛装节的尊贵客人,这种习俗现在仍然还有。
松茸二、松茸。松茸一词,源于我国,宋哲宗元佑年(~)唐慎微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就有记载。因未开伞时菇型如鹿茸,故名松茸。宋代陈仁玉著的《菌谱》中称此菌为松蕈。《本草纲目》把松蕈列在香蕈条下。又称合蕈、台蕈。松茸多生长于松树等树的根部,松茸外观伞状,菌盖表面有凸起的小颗粒,颜色通常为棕色或灰白色。松茸的味道也非常独特,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是世界上珍稀名贵食用菌。松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视为菇中之珍品。松茸可以鲜食,也可以制成干品或罐头。
松茸三、松菌,学名松口蘑,别名大花菌,是丽江地区地产菌类中的山珍。松口蘑(学名)是口蘑科,口蘑属真菌。子实体散生或群生。菌盖直径可达25~30厘米。扁半球形至近平展,灰白色。具黄褐色至栗褐色平状的纤毛状的鳞片,表面干燥,菌肉白色,有特殊的清香气。菌褶较密,菌柄较粗壮,菌环栗褐色。基部稍膨大。菌环生于菌柄上部,上面白色,下面与菌柄同色。担子棒状,宽椭圆形至近球形。
松菌松口蘑主要分布于东亚、美国、加拿大和北欧国家,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至福建等省区。松口蘑是一种名贵的野生食用菌,在日本被视为菇中的珍品。松菌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又是稀少的菌类,现在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属于濒危物种。
松菌松露、松茸、松菌都是非常珍贵的食用菌,它们的味道和营养价值都非常高,都是难得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