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桂林日报》年5月18日
罗总真有才
01
宴宾楼,C市最豪华的饭店之一。
觥筹交错,笑语欢声,康海商贸公司总经理罗修远正在此宴请商界的一帮朋友。
罗总,给我们唱一个吧。酒酣耳热之际,有人提议。
罗修远酒量大,嗓门也大。
他的拿手好戏是模仿蒋大为老师,像《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和《牡丹之歌》,他唱起来简直就是惟妙惟肖以假乱真。
每当酒局进入高潮时,罗修远必起身站直,一手端着酒杯,一手插在腰际,为众宾客献歌。
也不用音乐伴奏,更无需麦克风,那洪亮的嗓音震得隔间的屏风都在微微颤抖。
服务员以及其他餐室的宾客也闻声过来观看。
一曲唱毕,掌声如雷。再看罗修远,大喊一声:“干!”将杯中白酒一饮而尽。
众人纷纷跟随,碰杯声喝彩声响成一片。
02
但这次,罗修远没有唱歌,他站起来,依然是端着一杯酒,大家便肃静下来。
罗修远缓缓地说道:“唱了几十年的歌了,翻来覆去就那么几首,老朋友可能都听腻歪了。而且,在饭店亮粗嗓门终归是有点不雅。今天呢,我就改个节目,给大家朗诵一篇文章助助兴吧。这也是国粹,老祖宗留下来的,咱们应该好好传承。”
“好———”大家闻听一起鼓掌欢迎。
罗修远定了定神,另一只手从腰际抬起,眼神聚在门厅上方的彩灯处,声情并茂地朗诵起来:“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整个背诵行云流水一般,没有一点停滞,语气抑扬顿挫,节奏把握得非常好!
“哗———”一桌人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罗总太有才了!”大家纷纷起立,端起酒杯敬向罗修远。
03
自那以后,罗修远酒桌上不再唱歌,而是改成背诵《岳阳楼记》,人们都说,罗总真有才,是个儒商。
罗修远听了,感觉飘飘然的。
其实,罗修远才小学文化,靠倒鸡蛋起的家。
这些年事业有了腰包鼓了但精神上却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寻思了半天,一拍脑门,是文化。
歌唱得好,但还不能代表有文化,他最怕别人在背后指手划脚说他土包子一个。
那年,他领着客户去看岳阳楼,恰逢岳阳楼搞活动,只要游客能全文背下《岳阳楼记》,门票就免。
还有这好事?没文化太吃亏了。
回来后,罗修远每晚都抱着小儿子不用的课本背《岳阳楼记》,甚至还对着镜子练习。
就这样整整背了一年,终于把《岳阳楼记》背得滚瓜烂熟。
04
没想到,背诵《岳阳楼记》让罗修远出了彩。
那天,在全市工商界迎春联欢会上,领导突然点了罗修远:“罗总,听说你《岳阳楼记》朗诵得可好了,能不能给大家表演一下?”
领导点名,怎能怠慢,罗修远不慌不忙地站在台上为大家朗诵了一遍。
自然是大受欢迎。
市长还连夸了三个“好!”让罗修远出尽了风头。
背诵《岳阳楼记》便成了罗修远在酒桌上的保留节目,而且每演必引起轰动。
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客商,听后无不竖大拇指称赞。
直到有一天。
05
那天,来的宾客中有个小姑娘,是主客的女儿,十二岁,刚上初中,正好放假跟着父亲出来见世面,从罗修远一开始背诵时就认真地侧耳聆听。
末了,见别人使劲鼓掌她却瞪大了眼睛。
等罗修远坐下,她笑着说:“罗伯伯,您背诵得确实不错,节奏感掌握得也很好。只不过,我觉得您好像背错了个字,第二段,‘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这‘浩浩汤汤’您读成‘浩浩荡荡’了。”
“是吗?我怎么没注意呢?”罗修远一脸窘态。
秘书赶紧起身劝酒,打过了这个岔。
回到公司,罗修远找出书本把秘书叫了过来:“咦,这‘浩浩汤汤’咋还少了个草字头?”
秘书嗫嚅着说:“就是这么写,但不读荡,而是读shang。”
罗修远一摆手,把秘书撵了出去。
06
耻辱!背了一年,竟然背错了字!我还是个土包子啊!罗修远在心里狠狠地骂自己。
罗修远才明白,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他背错了,但谁都没有点破,要不是这个小姑娘说了实话,他恐怕一辈子都要错下去!
从此,罗修远不再背诵《岳阳楼记》,也不唱蒋大为的歌。
有人在酒桌上提议:“罗总,给我们露一手吧!”
罗修远一摆手,大声说:“不背诵也不唱歌,咱们划拳。来来来,谁与我大战三百回合?”说着打起通桌,一连赢了数人。
“罗总真有才!”人们喊着。
那一刻,罗修远感觉很真实。
写手唯一投稿邮箱:xieshoutg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白癜风科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