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不少市民来逛民族商场,商场门前停满了自行车。
民族商场,曾经有南宁最火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曾是南宁人最爱去的淘货“圣地”。来这里选购音响器材、相框和电子产品一度是新潮而流行的生活方式,留下了一代人的购物记忆。
28年,民族商场承载了众多“60后”“70后”“80后”的集体记忆。它给众多老南宁带来几多欢乐、留下几多回忆。
上世纪90年代,新潮的娱乐方式卡拉OK火遍大江南北,位于民族商场4楼的蓝月亮卡拉OK歌厅成为南宁人休闲娱乐活动的首选地。其场地中央是灯光摇曳的舞池,场地一侧的小舞台上,手持麦克风的点唱者对着小电视陶醉地唱歌。
时过境迁,曾经引领一个商业潮流时代的民族商场风光不再。透过28年商业业态的变迁,让我们走近民族商场的繁华与落寞。
民族商场,
几乎是每个老南宁都去过的购物圣地之一。
年开业的它,
已经有将近30岁的高龄,
如同一个听着老式收音机,
在公园晨练的迟暮老人。
民族商场,
来这里买卡带、磁带、CD,
曾是南宁人新潮而流行的生活方式。
回忆这东西和经典一样,
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
反而更显珍贵。
民族商场最初有着非常鲜明的经营格局:
一楼经营家庭影院、舞台音响;
二楼经营各类男装和电子配件、电器;
三楼经营工艺品、装饰画、乐器和音像制品。
此外,
商场还分布着乐器市场、
婚纱礼服、
摄影道具等经营业态。
随着新商圈的崛起和年轻人购物习惯的改变,
民族商场像个垂暮的老人,
在市场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了。
如今那里的音响和各种电子小商品,
只能靠发烧友们在支撑。
民族商场寄托了一代人的情感和对年少生活的留恋,
但我们无法阻挡历史发展的车轮。
在电商、新商圈的业态调整等冲击下
它的未来在哪里,
又将作何改变?
与南宁百货大楼一样,民族商场也留下了老南宁的购物记忆。这座四层高的商场,在28年前曾经引领一群人的生活态度,也服务了一代人。如今,位于市中心的它是最矮小的大商场。不管今后是否会拆除重建成一个光鲜亮丽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这座老商场对老南宁的影响从28年前开业至今都令人难忘。
来源:综合南宁晚报、南国早报、南宁圈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