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日报

您现在的位置: 南宁晚报_晚报历史 > 晚报历史 > 南宁的明代著名文臣萧云举,和青秀山龙象塔

南宁的明代著名文臣萧云举,和青秀山龙象塔

发布时间:2020-11-3 14:49:52   点击数:

编者按:

萧云举(—),字允升。宣化县淡村(今南宁市淡村)人。20岁中举人,明万历十四年()进士及第,官至太子太保、礼部尚书等朝中要职。是明代公安派文学创始人之一,他同时还是东林党人之一。萧云举的府邸原址位于今民族路西段。萧云举生前著有《青罗集》50卷等传世,并参与修纂《南宁府志》,倡建南宁青秀山龙象塔等古建筑。本文为原南宁日报社记者苏贤庆撰写,追溯南宁的往昔。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萧云举和青秀山龙象塔

◎苏贤庆

南宁美丽的青秀山风景区内,龙象塔高耸入云,给景区增添了无限的光彩。然而,许多人在观赏龙象塔时,却不知道龙象塔的来历,更不知道其与明代南宁籍进士萧云举有何关。龙象塔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当时身任吏部左侍郎的萧云举就是龙象塔的创建者。

萧云举其人其事

萧云举,字允升,号县圃,出生在广西宣化县淡村(今南宁市淡村)。明朝万历年间,萧云举年仅二十岁便中了举人,三十二岁中进士,后经皇帝钦点入翰林院,擢吏部左侍郎,又晋升为太子太保,累官礼部尚书。

△萧云举先生遗像/年《古今广西旅桂人名鉴》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公元年),官居礼部尚书的萧云举,不满朝廷的腐败,不愿为官,便以回乡祭祖省亲为由,辞官离开京城。萧云举回乡后,常到离家不远的青秀山上游玩,意想抛弃所有烦恼事。同年的秋天,萧云举便倾全部所蓄,并得到同仁所助,在青秀山上建一高塔,取名为:龙象塔。

当时,龙象塔高十佘丈,塔为八角形,九级重檐。第二年(万历四十七年)夏天,龙象塔竣工。后来,萧云举在家闲居的五年中,常到青秀山的龙象塔下游玩。

当年,萧云举为何要建此龙象塔?对此,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三点。

一种传说是,据说萧云举的祖坟葬在凤凰戏牡丹之风水宝地,故萧云举才能做大官。风水先生说,凤凰是会飞的,肖家如果想子孙代***大官,必须设法将凤凰留住,要把凤凰留住就必须要把其翅膀压住才行。萧云举相信风水先生的话,便出资在青秀山这名为凤翼岭顶建造此龙象塔,企想以宝塔压住凤凰之翅膀。

第二种传说是,龙象塔是南宁的风水塔。当时,为官者和有钱人都迷信风水,不少州县所在地,如有河流都建宝塔封锁水口,认为这样才能避免财源外流,州县才能兴旺发达。萧云举建塔一是为自已,二也是为了南宁,所以当时的南宁郡守很支持他建龙象塔。

第三种说法是,当时南宁南面的吴圩出了个平垌王,此王有反叛明王朝之心。后来,萧云举将此事向朝廷报告,朝廷便拨国库银给萧云举建塔,以镇压平垌王的祖坟龙脉,不让平垌王的阴谋得逞。以上传说,均带迷信色彩,孰真孰假,人们无须去考究了。

明天启三年,年刚几岁的新皇帝登基,皇帝什么都不懂,朝政大权落到宦官魏忠贤和小皇帝乳母客氏身上,他们为了笼络党羽,把一些旧臣召入京城任用,萧云举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版萧云举先生像/图片来源:南宁晚报黄善飞

萧云举入京后,朝廷封其为礼部尚书晋太子太保掌管詹事府,但实是个虚职。当时,萧云举年已七十岁,在他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投靠魏忠贤和客氏,与他们同流合污;一条是毅然辞官,保留名节。最后,萧云举选择了后一条路。不久,他便以年迈身弱为由辞官回乡,其重到京城做礼部尚书时间不到半年。

萧云举回乡后,到青秀山上游玩发现,龙象塔已崩塌了两层。他便问寺僧:“此塔是何时崩塌?”寺僧答说:“天启四年六月七日,半夜大雷雨,被雷劈塌了两层。”萧云举听后,不觉黯然神伤,心情不佳,从山上徒步下山时,碰到石块后跌倒受伤,回家久治不见效,不久也就结束了他的人生旅程,享年七十四岁。

萧云举在世时,除了建龙象塔外,还著有《青罗集》五十佘卷、《南宁府志》、《粤西文载》等书留给后人。萧云举死后,其墓碑上刻书:明赠太傅赐祭葬礼部尚书谥文端公萧云举墓。

△萧云举草书/图片来源:卓克艺术拍卖网

龙象塔重放出异彩

龙象塔在明天启四年曾受到雷劈,虽崩塌了两层,但在后的数百载中,仍屹立在凤翅岭上,任烈日及寒风冷雨的晒打。

年8月,真正的“灾难”才降临在龙象塔上。当时,日寇正入侵中国仅一个月,愚昧的邕宁县县长陈寿民认为,龙象塔可能成为日寇轰炸南宁的导航目标,故便下令将龙象塔拆毁,由当时的邕宁县建设局局长苏成负责拆除。从此,青秀山凤翅岭上这座有数百年历史的龙象塔便消失,只徒留其名任后人想像。

△拆除前的青山龙象塔。资料照片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南宁市人民政府从保护文物古迹和打造旅游名胜景点这角度出发,决定重建龙象塔。年12月4日上午10时,南宁有关部门在青秀山凤翅岭上举行了龙象塔奠基典礼。两年后,年6月23日正式开工。

龙象塔的形式保留明代的建筑风格,参考区内桂平明代建的那个古塔形象,由南宁市建筑研究所绘制施工图纸,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第二工程处承建。塔仍为九层,高51.35米。在筹建中因种种原因影响施工,未能提前完成。为了不延误工期,该工程是边施工,边出图纸,直6月8日图纸才绘制完毕。因此工程预算也就无法跟上。

工程技术人员日夜加班加点,到7月14日总算把工程预算弄出来,塔体工程为九十一万元,台阶为七万元,周围水泥路约平方米,预算为五千元,还有塔碑,绿化等约一万元,另外塔基础挖掘工程不计算在内。整个塔区工程约一百多万元。

到0年,又在塔的南面在建造一长廊、造价为二十五万元,加铺塔基周围路面花岗岩石及平整地面草地约五万余元。当年龙象塔建造施工期间,青秀山风景区的干部职工与工程技术人员密切配合,日夜奋战,终于在年9月底竣工,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重建的龙象塔/阿素喇摄

近30年来,青秀山风景区除恢复重建龙象塔外,先后恢复重建不少景点和建筑物。如:董泉及董泉亭,浩浩亭,洞虚馆,青秀山房、塔影凌虚,天外云香,花间晓岚,锦鳞戏波,步云门,天云阁,海天一览,凤凰塔,聚仙亭、萧台登山道、萧台休息廊,古今名人碑廊,狮林、三宝堂古庙,瑶池仙境,八仙聚会水月庵等。目前,青秀山风景区已成为人们游览憩息的场所,也是国内外游客到南宁旅游必到之地。

△步云门/太平湖居摄影

△云天阁/太平湖居摄影

△龙象塔/太平湖居摄影

如今,登上龙象塔,南宁城美景尽收眼底。在高耸入云的宝塔上,望后人能记住明代进士萧云举当年建塔的功劳。

(图文编辑:阿素喇)苏贤庆,笔名伊岭居士,壮族,南宁市武鸣区伊岭籍人。原南宁日报社编辑、记者,原广西民艺家协会理事、原南宁市民艺家协会副主席。主编出版有《千年伊岭村》、《壮族鸿儒刘定逌》、《伊岭岩的故事(壮文版)》、《光荣的使命》、《说古邕州》等作品。作者相关文章推送阅读:

南宁古城门话沧桑

古老的传统手艺:“棰牛”趣谈

竹编用具,即将消逝的传统技艺

蓝靛染布,壮族的“蓝色梦”

伊岭“古道”话沧桑

上林县三里镇的“渡河公”祭祀

追寻远去的榨油坊

南宁心圩“古碑”折射旧婚姻陋习

壮族英杰刘定逌

大明山寻古圩:陆斡旧圩镇

历史的“悲剧”,清代伊岭村万人冢的来历

伊岭仙山寻“仙踪”

南宁邕江河上的疍民

伊岭岩的历史故事

——————————————————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ningwanbao.com/wbls/52739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